探亲假“名存实亡”,该如何破局?
在北京郊区和河北河南等地,端午节又称作“女儿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如今,很多人父母都在外地,三天的小长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赶。事实上,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英子:回家探望孝敬父母的年轻人们,他们需要时间,请国家能完善休假制度,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兼顾好单位和职工的双方利益,让职工带薪休年假,带薪休探亲假,错峰休假。这样,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释放了工作压力,激发了他们的工作激情,缓解了交通的拥堵压力。同时,笔者建议,不妨从行政事业单位开始认真执行,再推行到企业单位,让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国家这一惠民待遇,破解“执行难”的问题。 刘富恩:30多年前的制度是不是过时了?既然已经“名存实亡”,就说明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已处在被社会所淘汰的位置,索性就让它“名亡实亡”得了。与其努力挖空心思,寻找探亲假的留用价值,修改制度适应民意适应时代,努力将其保留下来,还不如想想如何顺利使其消亡。可以将探亲假与其他假期融合,笔者个人建议,将探亲假融入年休假就是不错的选择! 江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休假制度的落实越来越关注,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假期时光,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从人们对休假制度的讨论,可以看出大家更希望有更公平、合理的休假制度,该工作的时候得拼命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该休假的时候得休,不能让休假制度成为“摆设”。同时,休假制度的落实,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强有力的执法监督,让休假制度落地执行,满足更多人的休假权利。 季伟:时下,一边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亲人分居的现状需要得到改观;一边是就业难,工作压力大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在这种语境下,探亲假名存实亡,其实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缩影。而要解决好工作和探亲的矛盾,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唤醒探亲假“瞌睡”的同时,还应该举一反三,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制度出现着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都当彻底整治。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再次发生。 |
关键词:探亲假,休假制度,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