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伪娘”变身,需要家校合力

来源: 红网 作者: 杜建锋 2015-03-14 11:44: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儿子上初中后越来越像女孩子,胆小易害羞,说话细声细气,就连穿着也越来越中性化……”三天前,林女士在一次好友聚会上,向姐妹们大吐苦水。她更令担忧的是,儿子未来可能还会变成“伪娘”。(3月11日《重庆晨报》)

  打耳洞、染头发、穿样式偏女性化的花衣服,说话柔声细气,容易害羞娇媚,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男生,有人把这种男生称之为“伪娘”;甚至还有好事者,还给出了“十大伪娘排行榜”,香艳异常,夺人眼球。打破性别意识,放弃阳刚之气,与主流价值相悖而行,当然会被视为“异端”“另类”,面对如此任性的儿子,家长忧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确实,一个外表酷似女性、言行举止等同女性、性格特质趋于女性的“伪娘”,尽管依然是“男儿之身、男儿之志”,但给人的感觉似乎并不总是那么自然。抛开歧视的因素,我们的社会虽然已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也早已陈腐不堪,你可以盛赞中国传统剧目中“男扮女装”的芳华绝代,你可以欣赏男性嗓音的柔和优美。但,也绝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男女角色的不同,基本的性别意识仍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一个独立的、富有创造性和阳刚气的男生总是招人喜欢的。相反,男子汉变身“伪娘”,多多少少有点让人无法接受,从中更可以看到了性格的扭曲,性别教育的缺失。

  “伪娘”所引发的社会思考,近几年大有升温之势。前几年,“快乐男声”参赛选手中掀起的“伪娘风”就曾引起网上讨论的轩然大波;去年,为了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办男子中学”提交了申请方案。种种迹象表明,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伪娘”的产生是正常男性身上女性特质的自然流露,是生理发育、环境和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其中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从这个意义上讲“伪娘”也许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如此看来,加强儿童时期性别教育可能就会解决问题,譬如,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两岁左右儿童就萌发了审美意识,此时给孩子穿符合其性别特征的衣服,对孩子形成适宜的性别认知很关键。譬如,四五岁是性别意识萌发关键期,需要培养儿子勇敢、坚强的性格,此时爸爸的陪护就显得不可或缺。再譬如,十二三岁期,是孩子社会人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迷惑或者需要支持的时候,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孩子就容易向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深远,但是,别忘记学校教育也是重要因素,尤其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学校的教育更是起着重要作用。此时,加强性别教育,培养男生的阳刚之气、担当精神,显得尤为必要。然而现实是,幼儿园和小学大多数都是女性教师,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成为男孩子的观察、模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性的性格特征。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时候应尽量安排男孩性别塑造的课程、讲座,或者联谊活动。除此之外,对已经有了“伪娘”苗头的孩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务必加强引导,鼓励为主,杜绝歧视。

  让“伪娘”变身男子汉,正如有人所言“不是让男孩子看起来像个男人,而是要让男孩子做起事来更像个真正的男人”,这就需要家校合力,需要家长与教育者沟通与配合。

 

关键词:教育,家庭,学校

责任编辑:李雪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