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麻雀“撑死”结论如何取信于人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温江桦 2014-07-03 08:45:4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湖北宜昌一码头20余只麻雀抢食大米后相继死亡。当地政府机关经过对该船装运的4批大米进行取样抽检化验,确认大米并无问题。技术人员分析说,它们可能撑死,也可能是在其它地区食入不健康物品(7月2日《三峡晚报》)。

  “撑死”两字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很多人据生活经验分析,吃千家饭的麻雀岂能被大米撑死?进而推论:大米肯定有问题。还有人问,既然抽检了大米,为何不解剖麻雀?麻雀是撑死还是被“毒死”,一解剖便可一目了然。

  当然,不是说麻雀不能被撑死,“鸟为食亡”还是有着一定的概率。不过,大米是否有毒、麻雀是否撑死,有待进一步查证;据此指责相关政府部门、技术人员,还须慎重。在此,应该反思,为何一个十分常规的官方辟谣事件,却被解读成一个不信任事件?首要原因是,“大米并无问题”的官方结论难以打消人们的习惯性质疑。那么,对当地政府而言,尤其在处理有关公共安全事件之时,就应该及时引入第三方力量,以免让人怀疑在“自说自话”,例如将抽检化验交给社会机构,邀请媒体、市民全程监督等等。

  如同云南省处理“躲猫猫”事件,为打消质疑,成立了网民各界人士调查委员会。这是一种政府非常必要的避嫌措施。

  在重塑公信的大环境下,美国的经验可资借鉴。在美国,辟谣主体区分得非常明确:政府辟政府的谣言,科学机构辟科学的谣言,行业协会辟行业产品和企业的谣言。其好处是各有权威性,不会出现政府辟谣某行业产品时,被突然出现、不了解的问题问倒。(温江桦)

关键词:麻雀,抢食大米,死亡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