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撕书”,愤懑的毕业礼?
撕书的背后,是学生对教育的不满 周东飞:学习有乐趣吗?应该是有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和功利目的,基本上把学习搞成了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陈方:考前撕书,是为了缓解压力;考后撕书,是为了发泄。考完了,“解放了”,孩子们也该体会一下“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解脱,终于不用再那么起五更睡半夜刻苦读书了。撕书的背后隐藏的是学生对现行教育的不满、鄙视和无奈、愤懑,而作为教育者对这一切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的。 李妍:我那时学习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读这些书是为了什么,每天无尽的解题,却感觉这些学习内容完全无法和未来对接,唯一的对接口,就是考上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以后呢?这些考试题还能做什么?工作了以后,又能干什么?我整天都在思考这些,觉得对未来非常迷茫,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是这些无用的学习、考试。 陈方:现实一点的话,这个问题压根不用困惑,就是为了考大学啊。 李妍:如果人生就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又能怎样?我那时对此全然持否定态度,觉得那不是应该过的人生。所以我很痛苦。我觉得,跟我一样迷茫的学生,恐怕也不在少数吧。 马想斌:其实,遇到一个好老师,也可以改变对学习的看法。不过,每个人遇到怎样的老师,也是一种命运和缘分。晚上打车,跟西安这边很不错中学的一个高二女生一起拼车。路上聊了一下,他们现在的老师,课堂上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几乎所有的话,都是围绕着课本知识和考试要点所延展开的,她也觉得这样挺没意思的。 我还好,当年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还给我们拉过二胡,给我们讲红楼梦,教我们唱葬花吟。我大学的时候问过很多同学,大家普遍的感受是,这样的老师大多都是年纪较为偏大,似乎并没有被现在的教育方式完全同化。 李妍:其实,若干年后回过头看,我觉得当时学的很多知识,真的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完全可以与现实很好的对接。 这可能和年龄增长有关系,但应试本身存在的问题必须反思。不管你承不承认,应试教育就是有那么一种特殊功能,它能让一切有趣变得无趣,能让一切能充分与现实对接的应用型知识,变成脑筋急转弯一样的无用考试,这让求知全无乐趣可言。说到这儿,我想到最近老公参加的高级人力资源考试,复习完书本和试卷,老公深有感触地说:感觉这样的考试不是为了让你学点什么知识,而是为了把你考倒。当时我就笑了,原来天底下的应试都是一个样。 |
关键词:高考,撕书,毕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