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不淡定看待校花大赛
近日,“首届全国校花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通过《BlingBling校花纪》海选出的48位全国校花代表,第一次面向媒体亮相。《BlingBling校花纪》将目标锁定于16岁以上的校园女生,旨在打造最具标杆性的中国校花品牌。据悉,此次的选拔标准不仅关注校花们的外表,还注重她们的学识和内在。(5月15日《现代快报》)
校花大赛一出,引起吐槽一片。在某门户随新闻推出的调查中,有90%的网友认为校花大赛“没有意义,闲得无聊炒作”;针对各校花“压力大,像选妃”的“娇嗔”,绝大多数网友也认为“这不是自嘲,本来就是选妃”。看得出来,民众对所谓校花大赛,甚是反感。
众网友对校花大赛颇多不满,语多不敬,多是基于以下认知:学生时代,长得再美,也应以学业为重,参加这种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活动,恐有违学生的角色伦理。还有人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选出来的校花都是给权钱人士做小三的”。
只是,一个吊诡的现象是,这边厢,众人反对;那边厢,它却屡屡能引来关注,收获不菲收视率。在骂中看,在看中骂,这般“分裂”,或许正抖露了一个真相,即:校花大赛,也是一种刚需。骂声的背后,可能是“注水”的民意。本质上,它仍是民众不可或缺的需求。
可以想象以下情景:一众屌丝一边在跟帖区恶狠狠地写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边却又点开一个个美女校花的照片仔细端量,“此女‘胸有丘壑’,我给她8分”式的评价或正在舌尖翻滚。“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人人都有追求美、欣赏美的权利,这是人性。校花大赛,只是这种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选美”心理,经张爱玲的绣口锦心,得到了一个流布最广的说法,“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人对美的追求从来都不会停止。
既然,人人都爱美,都要欣赏美,何不淡定看待校花大赛?或许很多人反感校花大赛的商业化,问题是,任何选美活动都注定是商业性的,都是一场秀。说大学生参加选美过于商业化,那发传单、在麦当劳打工难道就不是商业?更何况,据了解,参加校花大赛的学生,绝大多数要么是来自艺术院校,要么来自综合大学的艺术系,其专业本身就要求她们要多多参加类似活动,这也是为职业考量。
所以,就不妨将校花大赛作为艺术生的一场才艺比拼秀。这与“快女”、“好声音”并无差别。实际上,诸多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很多就是大学生。
选美,审美,评价美,在一个价值多元、欲望伸展的时代,本就成为刚需,总有一些人喜欢。“你行你上”的时代,若“不喜”请也不要胡乱“喷”:各类校花,往往才艺兼备,远没有社会风传的那么龌龊。当然,面对网友“时间带走了女神,只剩下小丑”的故作深沉,众校花也不妨拿出范爷“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我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的姿态,强势回应。你有评价美的权利,我也有捍卫美的自由。这是常识。 |
关键词:校花,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