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免签”呼唤用心施教
对很多小学生而言,每天让家长在作业本上例行“签字”已经成为惯例。近日,北京部分小学尝试“作业免签”,引发热议。赞同者认为,签字是把学校责任转移给了家长,免签是“拨乱反正”;反对者则认为,签字可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不签心里没底”。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王江涛) |
关键词:作业免签,监督,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