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莫叫学术评价体系跌入GDP陷阱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1 11: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谈及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哈工大校长王树国说:这有点像追求GDP一样,我们太过于追求单项指标,所以让老师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他们觉得好像要通过非正常的手段去获取他们想获取的东西。我觉得至少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偏离。这还是和大环境有关系,和评价体系有关系。(《南方都市报》3月10日)

  腐败这事儿,其实从来都不只是道德因素使然。在这方面,“学术腐败”同样也并不例外。假如仅仅认为“学术腐败”是学者丧失了底线意识,或者认为是学术本身出了问题,这样的视角的确不免狭隘,甚至多少显得“头痛医头”。

  应该说,原本应当更多存在于官场和权力部门的腐败现象,居然无孔不入地侵入学术领域,甚至让知名学者与院士都无力抵挡,腐败何以能如此强势的攻城略地,的确值得反思。只不过,现实中,关于学术腐败,往往更多局限于就事论事,就连学术造假、科研经费的滥用,也是被简单的归于“学术不端”的道德层面。

  不可否认,无法抵御各种利益诱惑,固然是学术腐败现象的重要因素,但是假如防止学术腐败,完全寄望于学者的自制力或是对利益诱惑的自控能力,恐怕与“毫不设防”并无二致。

  不仅如此,学术其实不可能成为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学术体系的运作、学者的行为,其实都决定于学术评价体系。不难设想的是,假如学术评价体系本身违背了学术发展的规律,甚至形成追逐GDP那般急功近利的激励机制,身处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中,学术体系自然难以按照规律成长,无法实现急功近利的学术目标,却又不愿舍弃巨额的学术经费背后的利益,学术的走向,被拔苗助长到与其初衷渐行渐远;学者的行为,随波逐流并深陷于学术腐败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也就绝不意外了。现实中,各种学术造假行为,其实无不是投当下学术评价体系之所好,而急功近利的学术激励机制,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为“学术腐败”度身定制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腐败固然不容掉以轻心,但仅仅是纠结于学术不端,显然并未切中七寸与病根。正如医患关系,其实并不仅是医患的问题,学术腐败同样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当社会意识与观念越来越呈现单一的利益取向,当学术激励越来越局限于利益层面,学术评价也就会与可观的利益挂钩。学问的神圣价值与学术的荣誉感,在利益与物质的浸淫之下,想要保持原本的高洁,甚至想要守住底线,注定是一件难事儿。学者教授们忙于通过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来自我证明,教授董事长、博导总经理等分身有术的跨界头衔,与其说在证明学术的影响力与正能量,毋宁说变了味的学术,注定会成为“腐败”的温床。

  基于此,学术评价体系首先必须遵循学术规律,否则的话,被“学术GDP”的急功近利所裹挟,在这一“病态”体系的驱使之下,学术注定难以独善其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让学术的归学术,让学术评价体系真正建立在尊重学术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落入“GDP陷阱”,或许才是疗治当下“学术病”的对症良药。(吴江)

关键词:学术腐败,GDP陷阱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