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借孩子名义给领导送礼”折射啥?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04 17: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年初二,18岁的李成(化名)从登门拜访的“叔叔”手中,领过了“这辈子最大红包”——3000元。“叔叔”不断强调,过年了,让孩子自己买点儿好吃的。李成的父亲在江苏某政府任职,春节期间,家里迎来送往,他也跟着收到了不少红包。然而,3000元的巨额红包,他还是第一次收到。(2月3日人民网)

  年年过节讲廉洁,年年难过廉洁节。借逢年过节请客送礼拉关系,节日往往成为送礼多发期。对于很多有求于人的公职人员或是商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过节。腰大气粗的无所谓,更是把此节点看成增进感情投资的好去处,但相对于很多紧靠工资过日子的公职底层来说,拿出微薄的薪资给领导送礼,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段子是那么触目惊心,“组织部长是谁关心我,我就关心谁;纪委书记是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谁;宣传部长是谁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正面;谁不关心我,我就关心他的反面;市委书记是谁关心我,我就让组织部长关心他,谁不关心我,我就让纪委书记关心他”,无论段子真假,但要真因此一语成谶,那就可悲了。所以,随波逐流成为不二选择。在高压态势下,既要防着制度的猛盯,又要投其领导所好,即有心里窃窃然,又担心送礼被拒,五味俱然掺杂,演绎着不同的“年关”场景。

  借孩子名义给领导送礼折射出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无奈和侥幸窃然,“逢节送礼”好像成为了一个传统,等同拜年祝福一般。虽然,中央禁令连发严卡,表面成效显然,但人们骨子里的畏权媚态并未消失,反而在看似正当无他的情况下暗流涌动。正如所说“风声再紧,但该送的还是得送,只是更谨慎了,方式也更隐蔽了”。“当官的不打送礼”,即使官员再清廉,也不能因下属送礼而冷脸,只能在不挫伤情感的情况下委婉劝拒,但大多数只要是小礼或者是一些礼品,我想谁也不会让下属提走吧!在这一来二去中,很多官员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心理依赖,渐渐变成了“谁送了不知道,谁没来记得清楚”,如若这样,工作中岂不是要另眼相待?在这你推我就中,节礼也越收越顺手,数额也是越收越大,心理素质也是越练越胆大,什么生猛海鲜、黄金白玉,最后都变得来者不拒。当对金钱的欲望大于心理权力的期待,当廉洁的本我被贪婪的双眼迷失后,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狼狈为奸,还有什么不能做出的。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虽然节日是喜庆欢腾的海洋,但我们的官员可不能被“浮云遮望眼”,诸不知,很多官员的贪腐,都是在这小礼品、贺年岁金中慢慢堆积发酵,让心安理得变成了理应所得。正如电影中的那句“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既然收了别人的礼,自然要给别人“雨露”,如果按愿心施行,必然有失公允。当公允不在,自然权力会有所偏颇,结果也会不尽然。倒行逆施,最终会落得玩火自焚。劝诫那些手握权力的官员,过年需谨慎,收礼有风险。(文/孙伟)

关键词:孩子,领导,送礼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刘朋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