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过“低碳环保年” 没有“火药味”一样有年味
“起床阳光不错,站在阳台上准备呼吸新鲜空气,马上后悔。”“早上出门拜年,小区地面上厚厚一层炮灰,一片狼藉,又要辛苦保洁员阿姨了。”“开车出门,能见度好低,人造雾霾啊!” 大年初一早上,网民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吐槽。“小时候,我们在这烟雾里欢呼雀跃,但现在我们的感觉是吵、费钱、污染。”贵阳市民张晓庆说。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雾霾”,让环保意识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期盼过上没有呛人火药味的环保年,但今年的春节仍然不遂人愿。 家住贵州省遵义市的薛晨和家人早早吃完年夜饭,守在电视机前,准备收看春晚。但楼下的鞭炮从七点开始,便不绝于耳,“吵得电视没法看,音量开到最大也听不清小品演员说啥。” 重庆市民龙代洪在除夕夜十一时半回家,却发现烟花爆竹产生的烟尘,竟然让能见度不足3米,“走路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和街上的人都在凭着记忆找寻自己的家。朋友们遇见过吗?”大年初一早上,许多大中小城市的PM2.5指标纷纷超标,重庆、成都、遵义、荆州……不少城市的空气一夜之间变为重度污染。 与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习俗一样,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是春节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项目”。不少人认为,“爆竹声声除旧岁”寄托了人们辟邪驱疫的祈愿,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年味,不能轻易改变。也有人认为,放烟花爆竹是经济实力的象征,放得越多说明家境更殷实。 专家认为,传统习俗源于人们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传统习俗不能硬性管理,应进行引导,推动其逐步改变。 今年60岁的遵义市民李建华说,从提猪大腿上门拜年,到寄贺年卡,再到现在的短信、微信拜年,“这不就是习俗的变迁?过去我们不了解烟花爆竹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现在知道了就应该用行动去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响应“低碳环保年”的号召,坚信“低碳环保,从我做起”。“在我看来,家人团聚,一起包饺子、做年饭、看春晚,不放鞭炮,一样透着浓浓的年味。火药味不等于年味。”薛晨说。(记者王橙澄) |
关键词:低碳,环保,烟花爆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