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购“双十一”,热潮席卷下的冷思考
网购狂欢节,各大购物网站多天之前就营造出了蓬勃的气势,不少知名人士也在预测今年网购狂欢节的成交量。据统计,10日晚22点,天猫流量已达去年“双十一”的峰值。11日凌晨刚过六分钟,天猫的销售额就突破10亿元;不到6小时,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亿元大关,比去年提前了近8个小时;13时刚过就几乎突破去年“双十一”全天的销售额。(11月11日新华网) 如此巨大的销售额,不禁令人“叹为观止”。超高销售额、网购狂欢节,这背后折射出一种消费行为,非理性的,或者说是畸形的。 “双十一”优惠促销,网购狂欢节尽享实惠,这是多天以来天猫等购物网站不断打出的宣传广告。“五折”、“包邮”等诱人词汇不断出现,很多人蓄势待发,只待狂欢节到来时一“抢”成功。统计数据显示,仅半天时间,天猫就突破了去年的销售额。庞大销售数额的背后不得不引起人们思考,疯狂消费是否理性?人为造节让谁获益? 近几年来,光棍节、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席卷我国社会,每到节底便会掀起一股消费热潮。“热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双十一”的热购无不令人惊叹。打折促销、活动优惠的头衔让多数买家不能理性消费,贪图便宜的心理驱使着自己不由自主的移动鼠标,买下诸多所谓优惠的商品。殊不知,很多商品对于自己来说用途并不是很大,而且所谓的优惠价格可能比平时的售价还要高。 面对人们居高不下的购买热情,不少卖家抓住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提前标高卖价,再标上打折促销的标签,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以这种方法来与其他卖家竞争,以所谓的价格优势以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多数网上卖家互打价格战,希望在网购狂欢季占得先机,殊不知,仅靠价格优势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市场,而且,过多地关注于价格竞争,忽略了商品本身质量,致使出现了一批“冒牌货”,影响了卖家自身的信誉,更是损害了买家的合法权益。 利益的驱使,卖家打造出了网购狂欢节,买家制造出了超高销售额。然而,这种热购的场面,却是隐约令人担忧的。健康理性的网购、合理合法的经营,才能真正拉动内需,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们的期待,若每一天都是“双十一”,人们便不会如此“疯狂”抢购,卖家也不会如此“不择手段”的竞争,彼时,才是经济的真正发展,才是国家的真正进步。(白露横江) |
关键词:双十一,消售额,网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