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驳读书无用论:切莫狭隘理解大学之意义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06 08:0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曾提出:“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到近现代,“读书无用论”时有泛滥,其主要思想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创造财富。

  如今,随着高校扩招,市场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满足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渐成“飞鸟无可依之枝,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局面;同时,社会选人用人依然难免讲关系人情、拼家势背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之类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之大学教育需要投入高额成本,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父母们算起了“经济账”,扯起了“就业经”,认为既然高投入无法获得相应回报,读大学并不能保证好就业,那么读书又有何用?“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在中西部及农村边远地区尤甚,大有蔓延开来之趋势。

  诚然,不论是由于“僧多粥少”还是由于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若单从就业上讲,此“读书无用论”似乎并无多少可批驳之处。然而,大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学生在大学里到底能获得什么?鼓吹“读书无用论”的诸位着实应当对此问题进行深思。大学毕竟不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如果仅仅只看就业,则对大学之真意的理解未免太过狭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在《大学章句》中讲到:“……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的意义,在于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全面塑造,在于让学生“明明德”、知善恶、辩是非,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人际交往的能力,在于树立学生主动探索、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大学的意义,还在于为学生放眼看世界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宽广的视野、更多维的角度,让学生看得更远更透,思索得更多,想得更全更深,从而对社会对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自我的看法。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学能提供给我们一个与大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让我们能聆听大师的教诲,目睹大师的风采,感受其儒雅的气质,学习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与大师的接触中,耳濡目染,提升自我。同时,大学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各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在这里汇聚、碰撞、激烈交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时常相互辩论,使得真理愈明而感情愈深。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中是读书,更是生活。在这里,学生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或在初春之时抱一本书静坐湖畔细细品读,或在夏日傍晚约上几个好友去球场挥洒热汗;可在周末看一场话剧;也可在课余听一场讲座;可成天泡在图书馆里当“学霸”,亦可喝咖啡看电影装小清新当“学渣”;可参加各种社团培养兴趣爱好,也可以找一知己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或为了期末考试即将到来而忧心忡忡,又或为了食堂饭菜质量下降而抱怨连连。我们在大学之中,逐渐的从幼稚走向成熟,学会读书的同时学会生活。或许大学几年对于专业技能我们没有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大学阶段仍然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就算大学毕业仍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大学几年仍然是我们弥足珍贵、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记忆与财富。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之意义,在于学生“气”之培养,在于从精神上、由内而外塑造一个人。此“气”是一种傲气,一种儒雅之气,一种洒脱之气,决定了学生的行为动作、言谈举止。“气”之培养,需要知识,需要文化,更需要自信。这一切,都需要在大学中予以熏陶。同时,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风,或曰“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或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或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或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每个大学都像一把雕刻刀,将自己学校的校风深深的刻在本校学子的身上,抹不去,擦不掉,使其或具独立自由之思想,或有家国天下之情怀,这些都会融入到学生的骨子里,外显在学生的“气质”上。由此,大学意义之远大,远非就业所能相比。

  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之“高”不在于跨荣华境、入富贵门,而在于自我内涵的提升和自身气质的培养。许多“寒门学子”希望通过“十年寒窗”考入大学,从而“跃过龙门”实现“华丽的转身”,但是这种“转身”,不应当仅仅把目光着眼于易就业、好工作、高收入,而更应该是整个人精神气质的“华丽转身”。推窗听风雨,不觉已黄昏,成文至此,谨告执念“读书无用论”者,切莫用狭隘之眼光看大学之意义,误了大好青春,毁了锦绣前程。(马龙)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大学,高校扩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