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体验式就诊,能否治好看病难
“挂号等了25分钟,候诊等了128分钟,就诊时间却不足5分钟。”日前,海南省卫生厅开展“就诊体验、把脉诊断”活动,各处室负责人体验门诊、就诊环节,对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不少干部体验后表示体会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最近似乎流行官员暗访体验,不少地方都相继组织卫生部门的官员体验看病难。前不久,广东省卫生厅要求厅机关处级以上领导以患者或患者家属身份到广州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看一次病”;几天前,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也“暗访”同仁医院。相关官员能主动放下身段,亲身体验老百姓的看病难,不管其初衷如何,这种“下基层了解民情”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官员的体验式看病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外”,然而老百姓却再熟悉不过:其一,从排队挂号到候诊,大多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然而看病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在排了一小时队后甚至连号都没挂上;其二,干部体验后纷纷“吐槽”,老百姓看病确实太难了,还有干部感叹,只有“看过”才知道“看病之难”竟然超出想象。这样的结果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不难猜测,那些官员平时自己看病是“体验”不到看病难的,原因不言自明。 “体验方知百姓苦”。问题是,这种体验能否摸清老百姓看病难的“脉搏”,并进而采取对策予以解决?不久前,苏州市交通局局长邵建林应市民之邀,亲身体验了一把“蒸笼车”。体验之后,局长“满脸流汗”,并承诺将尽快换掉非空调车。局长的这一承诺一下子就将苏州更换“蒸笼车”的原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同样是官员体验,老百姓的看病难能像解决“蒸笼车”一样立竿见影吗?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看病难比更换非空调公交车要复杂得多,不是局长一句话就能解决。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更换非空调车和解决看病难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即便解决看病难需要增加的投入远远高于更换非空调车,然而局长、厅长、处长体验后有没有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增加医疗投入,以缓解百姓的看病难? 而且体验后有不少官员都感叹,“如果我不是官员,看病也会难”。看病难偏偏发生在老百姓身上,这是否表明特权占用了相当的医疗资源,从而也挤压了老百姓看病的空间,加剧了看病难?在新华社记者调研“不落腰包的腐败”现象时,就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山西省直厅局一位退休的厅级干部,每天都到医院开药,过了马路就卖给药店,并根据药店的需要到医院开不同的药,随行就市,借机牟利,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面对这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官员体验后有没有拿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至少对卫生系统内部的看病特权也该有所清理,而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 官员在体验中发现的医院管理问题很好解决,比如说海南省卫生厅厅长表示下半年将建设全省统一的预约平台,进一步缓解排长队挂号。但要真的替百姓着想,缓解看病难,还需要这些医疗主管部门把体验中发现的问题化为推进医改的动力,多想想如何推进医药分家,如何让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资源差距不会太大,如何让医保政策更合理。体验中发现的问题都是老问题,如果只是体验却没有行动,就难逃作秀的嫌疑,失去意义。 |
关键词:官员,体验式,就诊,看病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