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马上办”不如切实转作风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山东、湖北等地采访发现,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一些地区通过职能整合、机制创新与系统内部调节,在不增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设立了“马上就办办公室”,网友称之为“马上办”。(据8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群众的事办得快不快、好不好,是检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指标。应当说一些地方设立“马上办”,督促各职能部门马上解决企业、居民遇到的难题,彰显了政府机关提升行政效能的决心,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笔者认为,仅凭一个“马上办”提高行政效能,效果也不可估计过高。 勤政为民、高效服务,可以说是公务员的分内职责。只要服务对象诉求合理,办事手续齐备,职能部门与公务员本来就应该“马上办”,没有任何理由刁难、拖拉。也就是说,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公务员各负其责,各项办事程序正常运作,根本不必多此一举。反之,如果职能部门官僚主义盛行,工作人员办事拖沓、感情冷漠,即便成立了“马上办”,恐怕仍会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无法从根本上祛除行政效能低下的顽疾。 “马上办”的态度和理念非常值得肯定,但这种态度和理念不应只挂在某一个办公室的牌子上。“民之所乐,我则遂之;民之所苦,我则除之。”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马上办”理当成为每一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常态,成为每一名公务人员的工作习惯。“马上办”的态度和理念只有真正进入每一个干部心中,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许。 某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盛行,敷衍拖沓成风,病灶出在工作作风,病根在于思想感情。一些干部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漠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获取私利的工具。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效能低下现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当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切实让作风来一个大转变。因为行政效能低下,就成立“马上办”,如同“房上盖房,屋上架屋”,反而使机构臃肿,增加了办事环节,浪费了行政资源。 “马上办”从根本上讲还是“人推人”,从提高行政效能的角度讲,“人推人”不如制度管人。与其成立“马上办”,不如加强制度约束,改变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机制,让服务对象对政府部门拥有更多的监督权与评价话语权。倘若群众能够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倘若当办不办、快办变慢办者能够及时受到处罚,“马上办”也自然会成为每个公务人员的自觉选择。(刘凯玲) |
关键词:马上办,行政效能,政府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