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图书馆不应把孩子拒于门外
8月8日,郑州图书馆新馆开始试运行,可几天来不断有读者反映,原本安静的图书馆时常被孩子们骚扰。图书馆变得有点像少年宫,孩子们“喧宾夺主”,读者受干扰,图书馆也不堪重负。郑州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即日起暂不再接待14岁以下孩子入馆,等正式开业后,一楼大厅会有一个专门的儿童阅读区。(据8月12日《大河报》) 由于众多孩子的喧哗吵闹,图书馆变成了儿童“游乐场”,此景显然超出了管理者的预料,也给广大读者带来不便。但是,仅仅因为孩子吵闹就拒绝接待,未免有因噎废食之感,并不值得提倡。 须知,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全体民众,孩子自然也包括在内,郑州图书馆拒绝孩子入馆的做法显然不太妥当。现代图书馆倡导的是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很难想象,在“乞丐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的今天,居然还会有图书馆把孩子拒于门外。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知识的滋养,而这滋养必须从儿童开始。公共图书馆接纳孩子入馆阅读,可以通过整体阅读环境的影响,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贡献。相比之下,管理方面增加点难度也就不算啥大事了。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太小,在图书馆里过度兴奋,又缺乏家长的约束和制止,给图书馆带来了不必要的喧闹。对于此类情况,笔者以为,主要还应靠引导和管理。孩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因此,图书馆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家长方面,及时提醒家长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约束不适当的行为,以免影响到公共阅读环境。如果图书馆人手不足,无法全面制止孩子喧哗,则可以向社会招揽志愿者,或鼓励读者帮助维护环境,给有吵闹行为的孩子和家长提个醒,通过善意之举将影响降到最低。毕竟,维护文明的公共秩序,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义务和责任,每位家长和读者也都应以身作则,教育孩子遵守公共文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 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实践。让孩子多走进公共环境,在公共场所教育他们遵守公共秩序,这不啻一次最生动的现场教学。郑州图书馆新馆只是在试运行阶段,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但愿它们拒绝孩子入馆只是权宜之计。 开放的图书馆不应把孩子拒于门外,不但不能拒绝,而且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我们民族未来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江德斌) |
关键词:郑州,图书馆,儿童阅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