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冯小刚“颂赞歌的一律不要”值得期待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6 08: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冯小刚给春晚语言类节目定调:颂赞歌的一律不要。8月19日刚从国外归来的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与副总导演赵本山、艺术顾问张国立等春晚智囊团首次召开了语言类节目碰头会。冯小刚在走马上任之际就希望语言类节目不要“不痛不痒”,19日把这个想法表达得更加明确,直指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最喜欢有尖有刺的东西。(8月22日人民网)

  先给语言类节目“定调”,由此可见冯小刚等春晚“领导集体”对小品和相声的重视程度。尽管春节晚会是一台集合各种文艺表演形式的综艺类晚会,但毫无疑问,小品是其中数一数二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的水平,决定着一届春晚的成败。可惜的是,小品难选、难演早已成为春晚的一块心病,叫好又叫座还能制造“流行语”的好小品是越来越少了。对于近些年观众对春晚语言类节目普遍不太满意,2009年春晚总导演金越将其归结到创作问题上:“现在能写出好的、有质量的、能够在春节晚会这个平台上播出的小品的人,可以拿出手指头来数,全国不超过10个。”

  为啥观众对春晚的小品越来越“不感冒”?金越将其根源归结到创作问题上,即小品创作人员匮乏。这真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中国是有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按理说是不应该缺乏高水平的文艺创作人才的,为何能写好小品的人如此之少呢?不管春晚遭到了多少批评,谁也无法否认,春晚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能够走上春晚的大舞台,也许就意味着“一夜成名”和“名利双收”,难道这样的诱惑还不至于吸引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投入到小品的创作之中去吗?这也太奇怪了,显然有悖市场经济的规律嘛。

  其实,不必我在这里饶舌,略微了解中国国情和春晚现状的人都知道小品问题的根子在哪儿。春晚被赋予了太多的宣传功能,已经使春晚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大联欢,而是有了很多“神圣”的内涵。而这些,都给春晚节目的选取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更是首当其冲地作用在了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的身上。戴着镣铐跳舞的滋味不好受,缩手缩脚难免顾此失彼——照顾到了宣传功能,很多时候就难免要牺牲娱乐功能。观众对脱离了生活的生硬小品不买账,不是很正常吗?

  在某网站举办的“大腕聊春晚”活动中,著名笑星潘长江认为“现在的导演不敢大胆讽刺”。他表示,现在所有晚会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绝对不能因为这台晚会影响了我自己的前途,或者我想搞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晚会,搞一个什么样的讽刺小品,你想想,你讽刺谁谁愿意啊?小品就跟相声似的,如果不是讽刺的内容,你觉得有意思吗?因此,现在的小品创作“很难、很难”。为了保证“不出问题”,小品和相声都不敢、不许讽刺社会丑陋现象,至于某些涉及到“大人物”或“敏感问题”的内容,更是避之犹恐不及。被逼无奈,就只好在低俗和对劳苦大众的冷嘲热讽上做文章了。

  小品和相声原本是讽刺艺术,老一辈艺术家刺贪官、讽现实句句见血,深受观众喜爱。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小品和相声日渐“娘”了起来,不敢讽刺、不敢挖苦,甚至不敢说真话。看着某些“人民艺术家”或插科打诨卖弄风骚,或溜须拍马粉饰太平,真让人几欲将苦胆给呕出来!好容易出了一个敢向权贵和社会丑陋现象叫板的“非主流相声演员”,还差点被当成“三俗”典型给干掉。现在不仅是“导演不敢大胆讽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不敢大胆讽刺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相声和小品日渐萎靡,最终只能沦为舞台上粉饰太平、插科打诨的“花瓶”。这恐怕不仅是一种令人难过的文艺现象,更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颂赞歌的一律不要”,冯小刚对春晚语言类节目一锤定音,可谓难能可贵,让人充满了期待。但愿在春晚舞台上,能够看到真正“有尖有刺的东西”。(乔志峰)

关键词:冯小刚,春晚,语言类节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