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好人难做”,仍请坚信世道人心
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新闻要对比着看”。对比昨日闯进公众视线的两则新闻,足以让人五味杂陈。7月24日,孕妇谭某故意在路边摔倒,将扶起她的小萱诱骗至家,夫妻俩用安眠药迷住小萱后,将小萱杀害抛尸荒郊;而在昨日38℃的上海,一老翁中暑倒地却无人敢扶。 我不知道在对比看完这两则新闻后,又有多少人会更坚信“好人难做”,或者认为倒地老人无人扶是理所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出现小萱这样的悲剧,确实是社会的无法承受之重,但如果因此就“不再做好人”,却未免过于偏激。 不可否认,屡屡呈现于报端舆论的碰瓷、讹人事件,一次次展示着做好人的风险。但不管风险如何,这些仍是小概率的极端案例。于一个风险时代,如果因“恶”的存在,就否定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社会义务和责任,丧失守望的勇气和对世道人心的坚守,那么其结果只能助长整体性的社会冷漠,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做好人或有风险,但我们是否穷尽了排除风险的努力?就以这两起事件为例,如果小萱没有去喝那瓶带有迷药的酸奶;如果面对那名摔倒的老人,路人不是选择无视,而是联合其他人一起帮助(可起到证人的作用),抑或在医生和警察赶到前,为摔倒老人撑起一把遮阳伞,事情的格局或都不至如此遗憾。 强调做好人也要讲技巧,并非是要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更不是要去苛求小萱这样的好人。而是说面对可能的风险,我们尚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既做好人,又尽量保护自己。 风险无处不在,但却不是我们抛弃责任与义务的全部理由,恰恰因为社会风险的存在,我们更需要守望相助。一位播报小萱事件的新闻主播,在节目最后这样问道,“我还是相信这样的事件是极其少数,我愿意做好人,继续做好事,我愿意,你愿意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当问问自己。(朱昌俊) |
关键词:好人难做,风险,社会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