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岂能与答辩挂钩
就业岂能与答辩挂钩 滨兵 据报道,江西某大学要求,应届毕业生须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如未及时上交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 一些高校紧盯就业率,从根本上讲是源于学校利益。漂亮的就业率数字,往往意味着较强的办学能力,事关一所学校的声誉,也能成为招生的重要依据。但一味强调就业率,甚至不惜与论文答辩资格挂钩,则不仅会助长弄虚作假之风,比如搞假签约,也违反了高等教育的相关规定,从长远来看,也将损害高校的社会形象。 找不到工作就不允许答辩毕业,还映照出高校管理的惰政思维。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近700万,被网友称为“最难就业年”。破解就业难题,既需要毕业生自身的积极求职,也离不开学校从教学内容、对外联系、就业支持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学校又岂能以这种荒唐的“硬约束”来倒逼就业率? 水质公报别总蒙着面纱 王建军 从企业家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到农夫山泉纯净水标准之争,近期的不少热点事件,都折射出公众对水污染现象及饮用水安全的关切。 不容否认,伴随着环境污染,一些饮用水源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威胁。而老百姓对最关心的水质信息仍缺乏必要的了解。水质公报的程序与内容亟须规范。 目前,各地水质公报内容随意性较大。比如管网水指标普遍偏少,甚至只有四五项,应通过国家水质中心或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门,加快规范、完善水质公报时间间隔与项目。尤其应在每月公报中,公开管网水常规42项指标的检测情况。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问题浮在水面上。规范水质公报,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能够正确判断和规划水的使用,也方便企业生产适合市场要求的净水产品。更重要的是,只有公众和舆论及时、准确了解水质情况,才能形成监督自来水卫生工作不断改进的外部压力,把问题消解在初期,而不是坐等热点事件出现。 让农村留守儿童了解城市 杨朝清 最近有调查发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不少儿童处于“放养”状态,有的儿童到入园年龄还分不清颜色,不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当农民工在城市挥汗如雨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了乡村;一些城里人习以为常甚至觉得与生俱来的知识,却成为留守儿童未曾触碰、未曾涉猎的“盲点”。这不仅显示出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也暴露出农村学校教育缺失的“短板”,最终容易形成“教育质量低下——儿童知识匮乏——读书无用花钱——入学人数减少”的恶性循环。 更需注意到,在城镇化的大格局中,留守儿童得不到城市儿童的基本教育,可能会成为未来农民变市民的新阻碍。教育资源需要对农村有针对性地倾斜,更需要教育内容对农村有针对性地调整。除了政府支持,也要鼓励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的教育援助能量。只有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才能了解城市、未来才能更好融入城市。 |
关键词:就业率,应届毕业生,论文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