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人生智慧

文化给养提升境界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8 09:3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物质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而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这样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

  而这个时代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奉献、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而它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他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宇宙人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中华文化强调人文修养,就在于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宗白华提出,中国的艺术是灵的空间,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五年前,我们把青春版《牡丹亭》请进北京大学校园演出,和白先勇合作实施“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现在又启动新的五年计划。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提高他们的品位和格调,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排挤经典,也反对解构经典、排斥经典,把经典荒谬化。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讲,马克思喜欢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整个时代的,马克思每年都把古希腊的很多经典著作重新读一遍。梅林又引拉法格的话说,马克思恨不得把那些教唆工人远离经典的卑鄙小人挥鞭赶出学术殿堂。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关键词:中华文化,精神生活,中国传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