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办”应成为常态
襄阳市樊城区的“马上办”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成为最后一家。机构名称可能不一,背后的思路基本一致,就是想让群众办事方便直接。 从之前各地的经验来看,“马上办”之类办公室的设立,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迅速改变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但值得思考的是,“马上办”能快速解决的难题,为何相关职能部门却一直解决不了?该履行职责的部门不办事,又设立这样的一个机构,是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马上办”对提高行政效率、改变干部作风有用,但它不能大包大揽解决全部问题,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老百姓办事还是要通过常规途径。由此可见,想要彻底根治“机关病”,还须让“马上办”的服务意识深入到每个公务员的大脑中,将每个服务窗口都打上“马上办”的烙印。 很多时候,老百姓之所以事难办,是因为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借手中之权谋取私利,吃拿卡要。所以,首先应该通过简政放权,从源头上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将更多的公务服务交给市场,剥离附属在公权力上的寻租机会。 其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开辟渠道,让民众和媒体参与对部门履职的评价,切实加大民意在机关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形成倒逼机制。那时,不需要“马上办”这类的机构督促就能“马上办”,这也避免了随意设立办事机构引来的非议。 |
关键词:老百姓,办事机构,大包大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