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最新播报

“冤枉果子狸”的错误不能再重演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3 17: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凶”新闻,消息称,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花蝠”的蝙蝠,当初果子狸被冤枉了。央视新闻称,其实,果子狸只是非典病毒的中间宿主,不是天然宿主,它也是被传染的。(4月2日《北京晨报》)

  在公众的心中,果子狸这个名字,与十年前那场让人胆战心惊的公共卫生危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直是被过度梦魇化了的一种动物。这次的央视报道中,援引十年来潜心研究非典(SARS)的香港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袁国勇的研究成果,终于为果子狸“平反昭雪”。其实,果子狸依然是非典病毒的中间宿主,不过是被传染罢了。

  果子狸之所以能够“洗刷冤屈”,是科学家对于非典病毒长期孜孜不倦研究的副产品。实际上,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已经于2005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披露了相关研究结论,认为中华菊头蝠是类非典冠状病毒的携带者,而央视的报道已经整整晚了8年,可谓是“迟来的新闻”。并且,央视的报道中还出现了舛误,被科学家在微博上“调皮地”吐了槽。

  客观而言,由于公共卫生疫情的不断出现,公众急切地想知道那些病毒发生、蔓延的机制,来指导如何防止扩散。在这种社会情势下,科学家的研究成为政府制定相关处置方案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消息。科学家的压力会骤然加大,但是,科学的严谨原则要求科学家又不能擅下决断,因此在社会期待中,科学家有时候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无论如何,此刻的科学家,任何一个面向社会发布的研究结果,都需要遵循科学伦理的要求。

  此外,在现代社会已经充分信息化的条件下,新闻传播也必须严格地遵守新闻的专业主义原则,尤其是在进行科学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还需要与科学家相配合,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果子狸的冤枉”,好在还没有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但是,足以让科学报道引以为戒,尽量在今后的新闻传播中做到科学准确。

  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形成,公共卫生事件中一切信息的传递,必然会显示出新的技术和社会特征,这就要求科学家还要肩负起“让公众理解科学”的重任,在新的传播平台上,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公众乐于接受的话语,让重大的研究信息权威发布、快乐传递。

  经过了十年前非典的考验,对于公共卫生疫情,公众虽然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但是,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应对意识。在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情况下,科学家、政府和社会公众需要保持理性、清晰的认识,少犯“冤枉果子狸”的那种错误,避免相关养殖业受损,从而取得公共卫生危机处置的最大社会效应。

  文/寇军

关键词:中华菊花蝠,非典病毒,元凶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