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信谣易、辟谣难”的多重提醒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3 08: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两天,一则“天然气要涨价、涨价幅度1元左右”的消息把不少人折腾得够呛。最初看到这条出现在新浪首页的消息时,我本能地想“得囤点儿”,因为家里每年自取暖还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虽然同事劝我,“买多了,将来钱没有现在值钱,不一定划算”,但我心里仍想着,“消息可靠的话还是得买!”

  “心动不如行动”。在全国不少城市,大爷大妈们已然拎起小板凳排队购气了,甚至有媒体的标题包含了“带着救心丸”的字样——场面够刺激和壮观的。

  可还没等我行动,辟谣就来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个别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是极不负责任的。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地方如需调价,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否则不得调整。

  言之凿凿下,效果怎样?来自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报道称,由于各种原因,市民们依旧排队抢购。

  “由于各种原因”,究竟是哪些呢?一番梳理之后,发现最早报道天然气涨价时间和涨幅的新闻是这么表述的,“从4月份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调,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近4元大关。”消息发出后,“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新闻迅速充斥各大网站。

  不管消息真实与否,抢购的局面已然形成,有人甚至买了10年的用量。我倒既不惋惜也不庆幸,有时涨价就如“天要下雨”一般,只能静观其变。但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更想探究一个谣言怎么就引起了“波澜”?

  按照正常的涨价程序,听证为先,没听证怎么可能涨价呢?可是,在一些涉及民生的资源的涨价问题上,当真每一次都听证了吗?就算听证了,有哪一次是听而不涨吗?换句话说,老百姓之所以轻信涨价谣言,缘于此前一些地方的一些涨价行为没有完全按照法律法规去办,或办得不够公开透明,缺少公信力。或许这也是辟谣后,依然有人继续抢购的原因。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先放放风儿,试探一下公众的反应,然后再决定何时涨价、怎么涨、涨多少,这样的情况也并非没有可能。

  信谣易,辟谣难。此事再次提醒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赢得公众信任。而事件所反映出的公众对涨价的焦虑,对生活质量和成本的担忧,更提醒有关部门,涨价要谨慎,该走的程序、该守的规矩,一个都不能少。

关键词:天然气,涨价,辟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