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逃票屡禁不绝,靠监管还是靠自觉?
日前,一出逃票“活报剧”在晚高峰时段的上海龙阳路地铁站上演。短短一分钟内,竟有多达16人逃票。这一幕被网友拍下并上传网络,引来了2100余次的转发和上千网友的热议,如何整治地铁逃票再度成为关注热点。 不自觉的人总会存在,可是若要对此类行为进行监管处罚,却存在不少操作上的难题。如果发现逃票者快速离开,由于工作人员无法擅离岗位,基本都不会去追赶拦截。如果调出当天所有的监控录像仔细甄别,即便抓住所有逃票者并处以罚款,其执法成本也很高。 即便处以最高票价5倍的罚款,也只有50元,对于逃票者的威慑力明显偏低;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当被查到逃票后,乘客们大多不愿意接受处罚,最多补一张车票而已。与其说他们是“认错”或“认罚”,不如说是“认倒霉”。 不痛不痒的处罚,只会让不自觉的乘客愈加肆无忌惮。而这对于那些正常购票的乘客而言,则是一种不公。 逃票视频曝光后,虽然地铁方面在一些站点加派了稽查队员整治逃票乱象,并有民警协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样高强度的执法能坚持多久?况且,如何保证稽查整治结束之后,“逃票现象”不再卷土重来呢? 德国、法国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例检抽查,乘客一旦被查实有逃票行为,不仅要遭受大额罚款,还会在个人诚信档案中留下“污点”,日后将在信贷、求职等多方面遭遇压力。 高昂代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培养和建立起诚信的自觉,查禁酒驾在这方面或许是个不错的先例。(朱翃) (原题:地铁逃票屡禁不绝靠监管还是靠自觉) |
关键词:地铁,逃票,屡禁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