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家乡的那棵柿子树

来源: e观沧海  作者:梁汉生
2018-02-13 17:15:16 
分享:

  年,越来越近,思乡之情越来越浓。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是那样别有情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是那样淳朴温馨。还有家乡的那棵柿子树是我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我的家乡,在冀晋交界处的大山里,属于太行山脉。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我常给别人说:我是生在山西,长在河北。因为,我出生时,家乡隶属山西省平定县,而到了1959年划归为河北省井陉县。

  我的家乡,不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貌。祖祖辈辈为水而奔波,所以,还有四十里干草沟的俗称。据说还是刘秀君王口封的呢。至今还传诵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四十里干草沟,吃水贵如油。宁肯给个馍,不给水一口”。不过这里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树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层层梯田、满山果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的家乡,从儿时有记忆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坡坡洼洼、沟沟坎坎就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有村在林中、人在树中之感觉。柿子、核桃、花椒、沙果等干鲜果品样样齐全,虽然抵不了“蟠桃园”,也能堪称“花果山”。那个时候,果品是唯一的货币交换商品,也是当地老百姓唯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人们对树是情有独钟,对果树更是爱如生命。

  那棵使我萦绕心头的柿子树,生长在一个较宽阔的空地上。这块空地离我家最近,是队里的一块非农用地。队里唯一的固定资产驴圈、牛圈都建在这里,也是队里社员开会、学习、记工分、搞分配的活动场地。这棵柿子树,树干粗壮笔直,黝黑粗糙,胸围有两搂有余。树梢挺拔直插云霄,足足有六层楼高。整个树冠四处延伸,占地面积有200平米。高大巍峨的身姿,犹如一把大伞,顶天立地,独立于此。

  这棵柿子树是由黑枣树做粘木,柿子枝条做接穗嫁接而成的。那时候采用的是传统的皮接插码技术:春天在成型的黑枣树上,把柿子接穗扦插于黑枣树皮内,用麻皮或者布带绑紧固定,然后抹上一层泥巴,以此来保持水分不流失。一般到大树发芽时就能冒出芽来,成活率还很高。所以,树干部分为黑枣树木质表皮既粗糙又黝黑。树干以上树冠部分就成了比较光滑顺溜的枝条了。记得小时候,我们小朋友们的小手,就如同这树皮一样的黑。那时候学校没有炉子,更没听说过暖气,窗户没有玻璃,到处跑风漏气,手脚也没有什么手套棉鞋等保护措施。早晨洗手或者玩水、玩土、玩雪后冷风一吹,整个手上就会受冻红肿,形成一层层皱皮。越积越厚,真像那”黑枣树皮”,非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才能慢慢褪去。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这棵柿子树年复一年,留给乡亲们的不仅是变幻的美景,更是喜悦和收获,还有我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柿子树经过一个冬天的睡眠,慢慢地苏醒了过来。看似那干枯的树枝,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甘露,悄然吐出了小芽。翠生生、水灵灵,绿得鲜嫩,绿得喜人。

  入夏时节,小枝上挂满了黄色、钟型的五棱花朵。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引来了成群结对的蝶飞蜂舞。细心的小女孩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花朵,织成各种花样的小串,戴在头上,或者扎在小辫上,像是大自然馈赠的头饰,甚是好看。

  柿子花谢了以后,树叶也渐渐地长大了。巴掌大的叶子中间长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果实,像一群可爱的小宝宝挤在了一起。通过一番择优淘劣,不少小果果会被挤落于地上,这时候,调皮的男孩们会捡起那些小柿子,或摆出各种造型、或串成“手镯项链”、或垒成形状不一的山包,像是一座座“金字塔”,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天然积木。

  盛夏,柿子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扇子,把阳光照得严严实实,柿子树犹如一把大大的绿伞,送给人们一片阴凉,成为人们耕作解乏的好去处。特别是“三夏”季节,顶着晒得着了火似的毒日,在连续耕作、累得精疲力尽的时候,坐在柿子树下,喝上一碗凉白开,那种释然满足的神态,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盛夏的柿子树下,是人们中午纳凉歇息和忙里偷闲做私活的好地方。记得男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嘴里叼着长长的烟袋杆子,杆子上还挂着一个秀美的荷包。叭嗤,叭嗤,抽着那味道并不算鲜美、大部分是用各种树叶和植物颗蔓做成的烟草。双手在不停地忙碌着,编制着各种荆条制品,如背篓,萝筐、囤底等。同时,还在一起谈论着《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电影里的英雄人物。有时候干脆用一句最朴实而又最地道的方言说“咱们又胜利了”,做了非常到位的总结。伏天正是纳鞋底的最佳季节,女人们用千针万线缝制成一双双、一摞摞大小不一的鞋底,同时还哼着红歌,或用那并不标准的家乡普通话,唱着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样板戏选段。

  柿子树荫下,留下了儿时的足迹,留下了欢声笑语。捉迷藏、狼吃羊、抓小鸡、跳皮筋、打四角、玩弹珠等等游戏,常常使儿伴们玩的忘记了回家。盛夏,柿子树上的蝉儿(知了,家乡叫默念虫子)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又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伴奏,为人们使尽全力唱着一曲又一曲优美动听的蝉歌,给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意境。动听的蝉鸣,也吸引了众多儿伴们。趁着午休时间,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或者比较顺溜的木棒,前段栓上一根马尾,打上一个活结,在蝉儿拉着长调,忘记自我,放声歌唱的时候,把自制的捕蝉工具,轻轻的放在它的上方,慢慢套住它的脖子后,用力一拉,蝉儿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柿子树不仅为乡亲们遮挡了盛夏的炎炎烈日,而且,那一匝一匝的年轮也记录了乡亲们年复一年的收成。“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随着季节的变化,柿子一天天长大,由青变黄,由黄变红。深秋树上的累累果实像是无数个小红灯笼,随着被压弯的树枝在秋风中摆来摆去,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霜降前后是柿子收获的季节。这棵柿子树一般年份产量最低保持在一千斤左右,人们称之为“柿子树王”。冬季来临,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光,只留下那光秃秃的树枝和那几个挂在树梢上的晶莹剔透的红柿子。一场悄然而至的大雪后,树枝裹上了一层白雪,好似披上了银装,像一位简笔画里的慈祥老人,等待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那几个留在树梢上的柿子,经常招来鸟儿们的光顾。传说,这是人们担心鸟儿在大雪封山后无食可取,专门留给乌鸦的,用以表达“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之情。树梢上的几个柿子,也无声地给人以孝敬父母的启示教育,也在讲述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和传统美德。

  这棵柿子树的树龄到底有多长?至今仍然是个谜。我爷爷说,他打记事起,这棵树就是这么粗,这么高,这么大。可以想象它跨越了几个世纪,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很多地方就有这样一句谚语“千年松、万年柏,槐树还叫柿子伯”。现在,这棵树还在,而树下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棵树几百年来目睹多少世态变故,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

  如今已经告别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不在把柿子当做上好的水果食用。我的家乡也是一样,柿子树也转换了角色,由原来的铁杆庄稼变成了供游客观赏采摘的优质资源。特别是在深秋季节,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着大批游客。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观光旅游这一重要产业支柱,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我怀念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因为她就像穷人家里的孩子一样,不讲任何条件也一样能茁壮成长,朴实无华;我喜欢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因为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为家乡贫瘠的土地增色增彩,靓丽动人;我赞美我家乡的那棵柿子树,因为她顶风冒雪,战酷斗寒,给家乡人民带来喜悦,带来丰收。在我的心目中,这棵柿子树就是一棵坚韧不拔的树,就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就是一棵诚实厚道的树,就是一棵高尚伟大的树。这也不正是我家乡父老乡亲的真实写照吗?!

关键词:家乡,柿子树,农村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