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心灵的“软化度”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汪金友
2017-12-18 08:45:50 
分享:

  ●汪金友

  著名作家二月河近日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时,提出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观点。

  他说,文化和文凭是两回事,拥有了文凭,不一定就有文化。看一个国家、看一个社会、看一个民族、看一个团体甚至看一个人,看他的素质是高还是低,用什么样的标准呢?就是要看他心灵的软化程度如何。如果心肠很硬,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看到别人受欺负,看到那些弱势群体,你不同情,文凭再高,也不代表你的素质有所增长。(2017年46期《中国电视报》)

  用心灵的软化度来衡量国家、民族、团体和一个人的素质,这可能是二月河的一个发明。过去只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心肠硬的人,也有心肠软的人。但并没有注意,心肠硬有什么不好,心肠软有多么重要。经二月河这么一说,才突然明白,心肠硬,就是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

  仔细看看,现在这种心肠硬的人还真不少。比如,看到有人摔倒,也不去扶;看到有人受伤,也不去帮;看到有人身陷困境,也不拉他一把;看到有人身受委屈,也不主持公道。别人的伤,别人的病,别人的苦,别人的痛,他们全都熟视无睹,不屑一顾。他们所在乎和追求的,只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功。

  这种心肠硬到一定程度,就会视贫者、弱者、困者为草芥,完全不放在眼中。就像西安科技大学那位教授,因为环卫车挡了他的路,就下车将环卫工暴打一顿,而且还口出狂言:“我挣多少钱,你挣多少钱,你敢挡着我挣钱!”还有辽宁省辽阳市两个开车的男子,也因看着一位60多岁的环卫工不顺眼,而将其打到在地。

  你发现没有,越是急于成功的人,越是自以为成功的人,心肠就越容易硬。《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之后,心肠就会硬起来呢?因为私欲和私利,也是一种凝聚剂和固化剂。他们的眼力和精力,都凝聚在个人的目标;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只为个人谋利。

  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有财富不等于有道德,有地位不等于有威信。尽管我们经常以一个人拥有了多少财富,获得了什么地位,来衡量其是否成功。但真正的人生价值,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社会进步,让生命闪光,让别人幸福。

  郑板桥在任潍县县令的时候,正值山东发生大饥荒,许多百姓人家吃不上饭。为此,郑板桥一面开仓赈灾,一面让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他还写了一首诗,借以表达怜民之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再看范仲淹的心灵软化度,更让人叹服。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民先,乐在民后,这也是历代官员最高的境界和追求。

  在一定程度上,心灵的软化度,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速度。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亦忧其忧。没有同情心的心灵,不是纯洁的心灵;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关键词:二月河,文化,文凭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