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改革·印记】泛黄的信笺,是改革发展的掠影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杨飞
2017-11-27 21:24:00 
分享: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眨眼间,三十多年的时光就已经汩汩而逝。母亲收拾旧东西的时候,从抽屉里拿出来了厚厚的一叠信件。粗略地翻了翻,都是我们兄妹三人上高中时候留下的。望着泛黄的信笺,再看看旁边的手机,以及书房正放着音乐的电脑,一时间感慨良多。这几代通信方式的变化,简直就是改革发展的掠影。

  最开始的联络方式,就是写信和电报。儿时对电报没有什么概念,倒是对书信挺熟悉。记忆中应该是上小学时候,偶尔看到几次老师拿着信在读。当时才知道,这就是写信。等到上了初中,也慢慢地学会写信了。但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并不怎么好,买邮票也会花钱,所以只是偶尔给亲戚写封信。

  等到上了高中,写信慢慢成了“时髦”的联络方式。这个时候,很多报纸上都有交友信息,就是“笔友”。班里有些同学,每天都能收到好几封信,当时真是让我们羡慕嫉妒啊!当然,这个时候生活条件比原先好了点,买邮票也不那么心疼了。写信的频率高了起来,每次接到来信心情也是棒棒哒。大一时候,写信仍然没有落伍。还记得很清楚,有老乡给了很多贴着邮票的信封,连着几年让帮他卖。于是,我们班里相熟的同学集体出动,那么多的信封最后竟然都卖完了。在这个时候,每个班级都有信箱,每次取信都是塞得满满的。感觉不管是写信还是收信,这时都成了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了。

  大约大二下学期开始,BP机(传呼机)开始火了。这个时候有大哥大的同学还是很少,能有个传呼机就已经很拉风了。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到处找电话,因为“请速回电话”让其传呼机连连响起。靠着勤工助学攒下的钱,再加上节省下来的生活费,我也赶了个时髦,买了个传呼机,过了一把瘾。不想传呼机还不到一年,手机就突然走红了。那个时候拿着手机打电话,绝对会引来女同学侧目。所以很可怜,一直到大学毕业时我才用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手机。当时手机是在学校门口小门市买的,杂牌。用了几个月,电池就不行了。后来读了研究生,就换了诺基亚,正式开始步入了手机时代。

  至于现在呢,相信大家对手机都不陌生。走在大街上,甚至坐在地铁里,或者在饭店餐馆,几乎可以称得上人手一机。借助手机,我们可以方便地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自由地交流。打电话、发短信,拍照片、视频通话,听收音机、放音乐……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都变为了现实。

  更神奇的是,互联网不断普及,网络把世界变得很小。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聊天,可以视频,还可以约车,可以学习……网络是个奇妙的世界,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网速越来越快,资费一直在降低,农村老家都普及互联网了。可以说,通信方式的变迁,是改革开放赋予人民的红利,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提高的最好见证。(杨飞)

关键词:信笺,改革,发展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