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大喇叭”为基层传递新时代“好声音”
“全体村民请注意,全体村民请注意,今天上午9点,全体党员赶到村委会开会,我们共同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10月31日一大早,广播喇叭就响了起来,原来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更树今天要为他们村党员上一节宣讲十九大报告的课。(11月6日长城新媒体) “大喇叭”是上个世纪的流行“传声筒”,是群众获得资讯和娱乐的方式,是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心中不可动摇的一种“信念”,是神圣的、权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科技快速发展,获得信息渠道增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让大喇叭被“搁置”。但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好声音宣传到基层,仍然离不开“大喇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当网络信息被“社会杂音、网络噪音”所干扰时,群众分辨信息真伪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群众的信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并且党的好声音要宣传到广大基层中去,要宣传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农村里的老弱病孺,需要采取“大喇叭”广播这种简单而又“复古”的方式。 河北省多地再次利用“大喇叭”这种“独特味道”的传统传播方式,简单直接、接地气。“大喇叭”虽然土气,但是“吐”出的是“真实声音”,经过“大喇叭”播报出来的信息,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具有保真性,畅通了党的声音向下传递和社情民意向上反映的交流渠道。 “大喇叭”的规范使用惠及民生,成为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大讲堂”,有利于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到基层千家万户,有利于加强基层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传播新时代的好声音,有利于促进党心民心血脉相连、同频共振。 十九大报告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好声音和新机遇。立足让农民学习好十九大精神、着眼于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各宣讲团应该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喇叭广播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完善喇叭广播,赋予农村大喇叭新活力。 另一方面,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讲政治、懂政策、接地气、受欢迎的农村大喇叭“主播队伍”,并制定村干部坐班制度和定时广播制度、广播室管理制度、广播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在把党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递出去的基础上,用“地方话”“百姓话”解读政策,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传播十九大精神的方式,多彩多样,“大喇叭”广播只是其中的“一抹绿”。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各级党政机关既要充分利用新闻、微信、微博、LED液晶屏等新媒体,也要综合利用标语、条幅、广播等显而易见的传统模式,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田影) |
关键词:大喇叭,基层,新时代,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