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尴尬了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成为老年大学的一员,老年大学“求学”人数众多,有些学校的热门专业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现象,老年教育变得供不应求。 周东纪:我国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而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精彩丰富的精神生活已取代物质需求成为当今老人无可替代的需要。老有所乐已经超过了老有所养。然而目前给老人带来精神愉悦的主阵地的老年大学硬件施设条件几乎没有变化,一面是老年人走进教室求知若渴的火热需求,一面是捉襟见肘窘迫的教学资源,暴露的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老年大学场地狭小、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 艾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火爆,展现出了文化养老的新景象,也体现出老年人养老心态的积极转变。从被动接受亲友和社会的扶助,到主动汲取文化养料、寻找自我价值,更多老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跟上了时代步伐、得到了“二次成长”。当然,也折射出了老年教育资源与需求不成正比的问题,部分学校在人员管理、师资引进等方面均面临难题。这就需要社会齐发力,促成“老年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将更多老年文娱机构纳入管理范畴,为“文化养老”注入新鲜血液、开辟更多道路,给予老人更多关怀和力量,帮助他们在“夕阳红”的年纪重温旧时梦、感受现时情。 张悦: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每个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老人,关键在于解决好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给老人们的生命注入持久而健康的活力。比如说开办内容充实的老年大学课程、安排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组织老人去近郊旅游……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老人就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生活的劲头也会越来越足。 |
关键词:老年大学,精神,文化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