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旅游接待基地”宜早不宜迟
近日,北京市《老年旅游接待基地服务规范》正式发布,各大景区有望带动周边,面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成立老年旅游接待基地,并提供多项“适老”旅游服务,同时要求基地应处于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的区域,连续乘车不超过两小时,具有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并建立健全处理老年游客事故、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程序和方案等。(10月17日《北京青年报》) 生活水平高了,经济收入好了,外出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动作”。尤其是老年人,不需要工作了,手里还有点闲钱,外出旅游成为不少老年人的一种时尚选择。全国老龄办调查显示,2017年上半年,老年游客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4倍,60~70岁是老年游主要人群,其中70岁以上游客占整个老年游群体20%。目前老年人出游平均花费在3000元左右。 老年人外出旅游,原本是一件好事。一则,通过外出旅游,饱览各处的名胜古迹、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既可以为老年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可以让老年人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增添新的乐趣;二则,通过外出旅游,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不仅可以缓解孤独、排解寂寞,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老年人身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老年人一般年老体弱,出游如遇气候环境变化、突发意外事故或者疾病等,存在一定风险,使得一些旅行社和旅游企业对老年人另眼看待。一面是老年群体对旅游的旺盛需求,一面又是老年旅游市场发展滞后,各种乱象不时发生,两难困境,如何破解?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老年人口的多寡,而在于怎样提供更多的“适老”旅游服务,不仅要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而且还要让“银发旅游”更有保障。比如,老年游客如遇事故、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能否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老年人出行不便,需要乘坐轮椅,是否有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市的做法就挺好。面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成立老年旅游接待基地,并提供多项“适老”旅游服务,同时要求基地应处于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的区域,连续乘车不超过两小时,具有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并建立健全处理老年游客事故、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程序和方案等。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老年人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避免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老年旅游市场的价值蓝海。 当然,老年旅游接待基地作为一种新尝试、新探索,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怎样更加精准、及时、便利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何保障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否让老人们远离花样百出的消费陷阱?这些同样是老年旅游接待基地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说,北京市《老年旅游接待基地服务规范》是一张蓝图的话,那接下来,显然还需要在更加精细、到位的管理上下功夫,将“适老”体现在各个细节之处。 民政部最新公布《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未来,老龄化程度仍将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由此带来的老年旅游产业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北京市的这一“新政”,释放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为老年人旅游市场的两难困境提供了“新解”,是个好办法,值得各地借鉴。(丁恒情) |
关键词:老年,旅游,接待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