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转型对接京津
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是为了更好促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当今中国,多年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奇迹”,但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河北经济,曾经就有人用“傻大黑粗”四个字来形容。 河北经济发展,与“北上广”比,没有技术优势;与先进地区比,没有资金优势。但是,河北有一个别人并不具备的优势,就是离京津近的优势,也就是占有“地利”上的优势;京津的经济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各类人才齐备的优势。这是河北经济转型可以依托对接的优势;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风生水起,河北经济转型,要“乘势而上”,与京津对接。 有人说:京津冀经济对接,从最初的协同发展,走到今天的协同创新,展现出京津冀合作更具优势,更显活力,更有前景。协同发展与协同创新,有着质的飞跃。协同发展,是指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而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这样的协同创新,一定会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走京津冀经济对接之路,是河北经济转型的一条“快车道”,也是一条唯一正确的路径。把自己的地理优势,嫁接到京津科技、各类人才齐备的优势上,就是为实现河北“弯道超车”按上“车之四轮”,插上一双翅膀。与京津实现对接,是“协同”的本意。《现代汉语词典》上讲,“协”是一个会意字:十,表示众多,办表示同力,合起来就是众人同心同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技术上“对接”;也只有技术上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协同创新尽快结出一批高科技含量新成果,使“京津冀一体化”释放出更大更多潜力。 有数据显示,2016年,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全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0%,超过钢铁工业0.5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把握与京津对接的结果,也是实现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的动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目前,对河北来说,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处于雄安新区建设的初始时期;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随着各类人才对雄安新区的关注,河北恰逢新动能加快成长以及河北加快转型升级最好时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新动能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必将在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创新提升路上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有人认为:传统优势产业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笔巨大财富。“傻大黑粗”也并不是全无是处,如果能实现与京津优势对接,在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上面做文章,不但能有效消化原材料、降低物流费用、增加经济效益,也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做足科技转型文章,是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没有技术优势,没有“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方向,转型不可能成功。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这在河北经济转型过程,必须要好好把握。(唐剑锋) |
关键词:河北,经济,京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