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工作常态
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塞罕坝林场植树造林的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激励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7月18日长城网) 从卫星云图上看下来,塞罕坝那一弯深深的碧绿,仿佛一只雄鹰翱翔云际,这里就是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是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是距首都北京最近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早期的创业者们克服了气候恶劣、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54年躬耕不息,54载绿色接力,几代人坚守在那里,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筑出万顷林海。他们用伟大的智慧使塞罕坝长成了华北地区人工林规模最大、长势最好、生态环境最优、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明珠。他们硬是在一片荒漠上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打造出资源价值超153亿元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 塞罕坝之所以创造出今天的奇迹,源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始终凝聚、传承和弘扬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据悉,塞罕坝的条件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方都更不适宜树木生长,但是塞罕坝人却通过艰苦的努力创造了这个奇迹。使得很多来到塞罕坝的人都认为是这里的气候好,适宜树木生长,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塞罕坝以往的“高、远、冷”,如今已经被置换成了“美、绿、香”。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塞罕坝人在创造绿色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出不懈努力。我们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牢固树立乐于奉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工作思维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在奉献中不断进步成长。(王菁芳) |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