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点评河北

奋进才是青春最好的代名词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7-06-22 11:21: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璐

  每逢五月,全社会都会把目光齐刷刷投向青年群体。人们矗立在此刻,既是回望历史、重温近百年前青年的呐喊,更是在瞩目未来、展望社会进步中青年的力量。可以说,很少有像五月这样的时节,能够恰如其分地将“青年”的概念在时空轴中无限延伸,那里有无数先辈们奋进前行的身影,也有当下青年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继去年“青年”被定义为15岁到24岁之间”带来一番自嘲热后,今年3月起,从引发热议的“1988年出生的中年女子”到“1992年中年危机”,有关青年人“未老先衰”的表述,总是让人心头一颤。

  年轻人“变老”了吗?这显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诸如《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以青春题材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屡屡创下市场奇迹,这些“怀旧”主题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后、90后的喜怒哀乐,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年纪轻轻就大叹“心好累”,无所事事习惯了“葛优瘫”却感慨“感觉身体被掏空”。是什么让暮气卷走了朝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主题。坦率地讲,当下青年群体中叹老现象的背后,确实离不开社会大背景下的现实焦虑,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空前的个体流动性,挤不进去的大城市与回不去的家乡。本来充满锐气、志在星辰大海的征途,遭遇着种种不尽人意。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不仅是一段生理年龄,更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的风貌。没有任何人会永远年轻,但一个人在青年时期走过哪些路,读过哪些书,思考过哪些问题却决定了他能否永葆青春。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秦玥飞放弃高薪工作,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走在田野,收获了泥土的芬芳,感动了乡土中国;复旦附中女学生武亦姝在举手投足、一言一笑之间将古诗词内化为“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气质,满足了人们对于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95后”的清华学生肖亚洲利用假期体验窑洞、对话农民,当写下《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的最后一笔,他才觉得自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颗草根……事实上,真正最美的那些青春故事,是落在地面上的一步一个脚印。

  巧合的是,近期《朗读者》节目第一季收官主题也是“青春”。导演冯小刚在节目中表示,“青春不是年龄而是一种精神和心绪”,青春的美好在于他的不拘于形式,也只有这样才会让生命迸发出无限的光辉。因为年轻,我们笃信“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敢想敢试,也不怕试错,因为我们总能找到改变自己、超越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也总能找到超越自我的可能与道路。而不是动辄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社会体制,满口无所谓不在乎,满心敏感脆弱,满脑一片“叹老”的秋意横陈。

  作为生理阶段的青春是短暂的,与其惆怅自嘲,不如以梦为马,阔步前行。这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揭示了更重要的症结所在:无论是渴望长大,还是拒绝成熟,在今天这个挑战与机遇无处不在的时代,经历与见闻远远比年龄重要得多,足迹与行程远远比感慨深刻得多。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无论遭遇什么,想到我们还有青春,就应该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青春,主题,时代

责任编辑:郑风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