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与动物的正确相处方式
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次发生动物园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游客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规定及园方保护措施不力、管理疏漏而在野生动物园发生游客意外致伤、致死的情况也并非个案。 一方面,动物伤人的事件反复提醒动物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游客安全意识教育,另一方面,众多游客伤害动物的事件警醒大众认真反思,如何与动物正确相处。在动物园日益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重要方式的今天,如何保障游客和动物的权益,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1908年万牲园(北京动物园的前身)对公众开放至今,我国动物园已历经超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动物园或具有一定规模的动物展区综合性公园约有300家。近几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休闲需求不断增强。开发旅游等休闲项目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园就是其中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野生动物园的热度不断提高,其特点是区域性动物混养展示,游客在车中游览,亲历感更强。 无论是城市动物园还是野生动物园,保障安全性是首要考虑。为了避免发生安全性事件,很多国家对野生动物园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动物园的安全设计主要是防止动物出笼、保障游客安全,安全标准参考动物的行为来设计。动物园的围栏分两种,一种是动物园隔离与周边环境的外围围栏,一种是隔离展示动物与游客的隔离围栏。各动物园之间外围围栏的方式差别不大,主要用铁网加电网,结合动物的行为特点,围栏高度和强度满足防止动物出笼要求。动物园之间的隔离围栏差别较大,主要是受游客参观方式影响。 中国的野生动物园与美国黄石公园、非洲的野生动物园不同。外国的野生动物园,很多都是动物原产地公园,动物在自然地活动,活动空间很大。但是国内的野生动物园和城市动物园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参观方式发生了变化,野生动物园一般采用乘车游(自驾车、乘公车),车辆在动物群中穿行,达到游客无视觉障碍等目的。因此在国内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中,如果照搬国外的一些安全设置标准,将造成混乱。 动物园猛兽伤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主要是动物园和游客自身两方面的问题。从动物园角度来看,安全措施不足,管理有疏漏。对于游客安全教育尚有欠缺,部分动物园动物与车辆之间没有隔离措施,警示牌密度不足。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未能全面观察游客行为、及时制止不当行为。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理措施不健全。从游客角度来看,不文明游园,游园中我行我素、漠视管理制度和公共安全的现象相当普遍。宁波雅戈尔、北京八达岭、哈尔滨等野生动物园曾发生多起动物伤人事件,也都有类似的因素。 如何避免动物园各类悲剧再次发生,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培养和提高游客安全守法的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家庭是最好的培养场所,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最有效的培养方式。 其次,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没有完整的动物园发展规划,动物园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尚未成熟,动物园运营管理制度也有待加强。国内动物园行业协会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技术制度,但是技术制度没有法律强制性,不能达到真正精准管理目的。参照美国黄石公园,自驾游乘客必须随时待在车里,车门、车窗和车顶窗必须关好,车体不能悬挂有凸出的旗帜和装饰物,食品和垃圾也必须放进车里密封好以防被熊袭击。类似规定应该在中国的动物园内得到强制性落实。 最后,应找到合适的违规行为处罚方式。游客被动物伤害后的处理很难,因为这涉及法律和人情。即使让动物背黑锅、让管理者受谴责,必要时处置肇事动物也还是必须和无奈的选择。与此同时,针对违规的游客,必要的处罚措施也能起到警醒作用。 (作者为北京动物园副园长) |
关键词:动物园,安全,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