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热点|“职工安置”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暖暖哒”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郭雪营 2017-03-17 15:38: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一些钢铁、煤炭企业陆续兼并重组,很多职工面临转岗再就业问题,有些工业企业还揽上了“文化活”。这些新现象共同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图景。

  在钢铁、煤炭行业的企业家眼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改则生,不改则亡”的涅槃;在普通职工眼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变则进,进则达”的蝶变。每个人都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描绘出不同的“画像”。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谈到“把职工安置好还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中最关键的问题”。这是路透社记者所提问题的答案,也是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从业者时刻关心的问题。

  去无效供给、砍过剩产能,势必带来原有岗位的减少,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同时,扩大有效供给、培育新动能,也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比如,百年开滦发掘文化“新矿”,建设企业博物馆群落,老厂房拓展功能改建音乐城,井下探秘增加互动体验。企业抓住了转型升级新的发力点,实现了华丽转变,也带来了新的岗位。矿工可以当“讲解员”,班组长可以当“导游”,这些职工转岗再就业,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例。泊头火柴“家喻户晓”,因为打火机等替代品的出现,而最终成为历史;而乐凯胶片面对数码摄影的冲击,主动寻求创新,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经营状况稳中有进。历史和现实证明,变是唯一的不变,主动求变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

  历史的指针指向了2017,我们已经站在冲刺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阵痛,这种阵痛,有一个恰当的比喻,像“分娩之痛”。痛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经过阵痛,将迎来新的生命。于国家,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于企业,抓住了新的增长点;于职工,在更高层次上端稳了饭碗。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工安置,需要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共同发力,政府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做最强大的后盾;企业要主动出击,在“变”中帮助职工端稳饭碗;职工要加强学习,多掌握一个“金刚钻”。现实中,有的职工可能好几代人都在煤矿上班,对企业是有感情的,同样,政府、企业也要带着感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题中之义。

  职工安置,关系着千万个饭碗,关系着万千群众的获得感,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标注了以民为本的生动注脚。中央财政1000亿元的员工转岗安置专项资金,72万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这一组数字的背后,不仅显示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决心,更传递了改革也可以“暖暖哒”的信号。

  就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也不会让一名职工丢掉饭碗,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承诺,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职工安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