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
——“为了总书记的重托”系列评论之四 “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也是河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张家口时,对河北去产能工作作出了具体指导,“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在河北爬坡过坎、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河北发展问诊把脉,给了河北最及时、最有力、最直接的指导。(2017年2月26日《河北日报》) “去产能”怎样去,关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连续两年,“去产能”被中央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河北省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钢铁、煤炭产业规模严重过大,供给能力严重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钢材卖出了白菜价”,以前一味靠铺摊子、上项目、重复建设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去产能势在必行,别无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去产能是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必须“坚决去”,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此,河北知难而上、敢于担当,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舍我其谁的魄力,打响了去产能攻坚战,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僵尸企业”应退尽退。2013年至2016年,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438万吨、炼铁产能4376万吨,累计削减煤炭消费量3400万吨。2017年保定市钢铁产能将全部退出。到2020年,廊坊、张家口也将成为“无钢市”,值得称道和期待。 去产能,不是去行业,也不只是一个总量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必须“主动调”,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否则,就会导致产能更加严重过剩,势必对调结构、转方式造成重大冲击。作为“一钢独大”的钢铁第一大省,河北省化压力为动力,从容应对、主动作为,陆续出台了70多个关于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全省性政策文件,并率先在全国将落后产能高炉淘汰标准提高到450立方米及以下,转炉淘汰标准提高到40吨及以下。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2016年,河北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传统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二产,过剩产能正加速退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开始快步登台。 去产能,是一个“刮骨疗毒”的调整过程,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去旧”肯定有阵痛,但阵痛过后是“新生”,必然带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不惧涅槃之痛,方能浴火重生。从这一点来说,去产能是避免钢铁煤炭企业、行业陷入更大危机的唯一出路,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必须“加快转”,否则,严重过剩的产能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最终陷入困境。实际上,过剩产能的退出,必然伴随着类似“倾倒牛奶”的巨大社会财富浪费,一些企业总是幻想着市场环境会慢慢好转起来,幻想着政府会出手相助,幻想着别的企业一旦扛不住就会提前退出,任凭政府扯着嗓子吆喝“去产能”,也无动于衷。殊不知,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内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而去产能是经济转型升级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没有后路可言。为此,河北把转型升级确定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坚决打赢去产能这场硬仗,努力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发展新路。 毋庸讳言,“去产能”,并非一蹴而就,既要用钢铁之心去产能,又要以民生为本保饭碗,决不能忽视职工安置问题。据测算,仅钢铁、煤炭领域如果完成“去产能”的话,就会涉及到数以百万计的职工需要转岗再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对涉及的职工数量要心中有数,安置措施要到位,确保职工有安置、社会可承受、民生有保障。”为此,河北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援企稳岗政策,2016年及时发放稳岗补贴10.69亿元,惠及38.94万职工。2017年,将加大力度,重点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尽力为职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切实把“去产能”工作落到实处。 “去产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产能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我们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来不得半点松劲和虚假,也不容丝毫懈怠,谁去的快、去得彻底,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去产能,不是摆花架子、做给别人看的,更不是说说而已、走过场,而是要“真刀真枪干一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重托,下狠心、动真格、出实招,以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誓将“去产能”进行到底,加快推进河北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刘凤敏) |
关键词:去产能,河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