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一亩三分地”是打开京津冀的钥匙
地相接、水相连、人相亲,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紧邻,很长时间却一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今年2月4日,正月初八,三地主要负责人齐聚通州,签署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交通、生态、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8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2月22日人民网) “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曾经是京津与河北发展水平的写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让三地产生前所未有的共鸣,从“你的他的我的”到“我们的”,三地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地区思维,以改革为契机,勇谋一域,剑指全局。 跳出“一亩三分地”是破,也是立。燕赵自古是一家,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但行政辖区的惯性发展思维让三地发展水平相去甚远。三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跳出“一亩三分地”就是要打破地区思维和壁垒,摒弃恶性竞争,从而树立和重构“京津冀”意识,聚精会神地种好改革的“试验田”。 事实上,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三地正以“你中有我”的笔端不断丰富和续写这个肇始于“春天的故事”。比如,2014年至2016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项目达到4865个,累计到位资金5226.7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超过2600个,累计到位资金1300多亿元。无论是“轨道上的京津冀”,还是各项新型产业链对接平台的创建;无论是搭台共唱三地文化大戏,还是不断深化的生态环保联防联控,都是这个故事里最美的情节。此次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的签署正是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8个方面深化合作的又一续章。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已呈波涛汹涌之势荡涤华北大地,京津冀必须以“三地是一家”的决心,绝不以一地之小私损三地之大公,这既是打开协同发展的钥匙,又是以大无畏的勇气为改革的新棋局再添华章。(张晓韦) |
关键词:一亩三分地,京津冀,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