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变的是春节,不变的是家国情怀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梁江涛 2017-01-17 08:28: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月15日《人民日报》综合报道,话说,BBC去年派了几个英国人来中国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节拍了一部纪录片,腾讯视频总点击量已达到3700多万!小编不仅连看了三集停不下来而且全程纳闷儿状态:为什么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儿看着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过年画面却有一种莫名的新奇和感动呢?有木有发现:任何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一旦被冠上“地球”“亚洲”“中国”的头衔瞬间就会变得高大上?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典,译名更为炫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部老外拍中国春节的纪录片,至少有三大亮点。其一,聚集一个奋起直追世界、正在飞速发展的高大上中国。片中既有“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又有北京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在这里,你会感到震惊,春运期间铁路出行人数高达2亿5000万,一天就可以售出560万张火车票!

  其二,关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社会底层民众的春节表情。片中,在返乡路的站点,两位充当片中主持人的英国大爷,喝了志愿者为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兄弟免费提供的姜汤和粥,惊喜地表示:粥里还有肉!感觉心里暖暖的!他们捕捉到,中国人春节亲人重逢的画面,令人忍不住眼睛一热。折射出春运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悲欢离合。

  再者,中华传统的好东西竞相露脸,把古老与现代交融的中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赏心悦目,着实令人眼馋!BBC给了个“北京饮食文化的灵魂”美誉,查干湖捕鱼、哈尔滨冰雕、香港夜间花车游行、维多利亚港的烟花、包饺子吃团圆饭、求签逛庙会……BBC还特地寻访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请出最长手工面——1918米长寿面闪亮登场。

  中国的春节习俗以及它所富含的文化特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农历正月初一,被正式命名为“春节”,也就是现代意义的春节,并被国家列为法定假日,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现代春节发展到今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春节有一样是永恒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包括BBC纪录片涉及到的在内的一切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场景,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像BBC这样的国外媒体的传播,还是我们作为经历者,都会触摸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有一个永远的“中国春节”,这就是共同的家国情怀。

  BBC带给我们的是万花筒式的中国春节的瑰丽景象。赞赏之余,我们更应从中体味到中华民族、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与可爱,激发起我们应有的感念与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始终富有丰沛情感而激昂奋进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史书万卷,随便哪一卷的字里行间都能读出“家国”二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积淀着中华文化精髓的千古名句,已经浸透在我们的血液里,澎湃激荡,薪火相传……

  BBC拍了《中国春节》,不仅引发英国人各种羡慕嫉妒恨,更感动了众多中国人。我们自己的媒体该如何借鉴BBC,讲好中国春节的故事呢?不久前,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闻立台,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良好形象,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面对火了一把的BBC《中国春节》,咱们的媒体该闻鸡起舞,大有作为。

  “这个比长城还要古老的节日,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情结。过年了,天涯海角也要回家,千山万水也要回家……”BBC的《中国春节》,撩拨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回家,我们归心似箭,然而,在急切的期待与温暖的团聚中,更该沉思,我们为什么要回家?我们该为这个家奉献些什么呢?(梁江涛)

关键词:春节,家国情怀,团聚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