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医生年入百万能代表医生群体?
炫富医生年入百万能代表医生群体? 背景:近日,认证为“泌尿外科执业医师”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真名任某)在微博上晒出一万多元一件的羽绒服,引发网友“炫富”质疑。任某在接受采访时否认“炒作”,称自己收入合法,除正常的医院收入,还多点执业,在线上、线下讲课,有自己的医疗公司,年入百万以上,每年买衣服花销20多万,有三套房子且正在考察第四套房子。 新京报发表王言虎的观点:任某之前的一条给某退休高官过生日的微博引来网友“巴结领导”的吐槽,他晒万元羽绒服,其实是一种回击,表明以他的收入条件、消费水准,无需“巴结”。任某晒万元羽绒服的行为,仅仅能在其财务语境里达成自洽,倘若放在公共发言平台上,就不妥当: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与医生收入不够公开透明的当下,一个普通医生做出如此高调的炫富行为,很容易引发公众关于医疗行业灰色收入的联想,加剧医患对立情绪。丁香园《2015中国医务人员薪酬》调查显示,2015年医生的人均年收入为7.7万元。所以,任某的收入水平只是个案,无法代表整个医生群体。任某晒出万元羽绒服或许只是出于一时情绪,但相比于低调勤勉,高调凌厉往往会撕裂舆论,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痛感。正如有网友所言,“医生这个行业比的从来就不是房产与存款。” 小蒋随想:只要收入合法,想怎么花钱是当事人的一种自由。但是,炫富令许多观者不适,也是一种事实。对炫富者而言,既然你炫了,就要接受其他人的品头论足,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你有炫的自由,别人有评价的自由,这也是一种对等。仁某有能力、脑袋活、会经营、认识退休高官,这些都在私权利范畴之内。但是,任某不该向社会传达一种“医生就是有钱,爱咋咋地”的印象。任某说,很反感“一些医疗大V喜欢天天哭穷,帮医疗圈哭穷”。这是否意味着,他觉得医生都应比较富,医生哭穷就是“装蒜”?这一方面会使社会产生医生是在大挣患者钞票的感觉,加剧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那些没有副业的、收入并不高的医生会不会有种“被代表”的感觉?医生最值得“炫耀”的应是治病救人,本位不能跑偏。 去山东三天以上须登记岂非开倒车?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其中将“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县(市、区)居住3日以上的人员”界定为“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需到派出所登记。 如此一来,亲友来家里居住3天以上,岂不是也要去派出所登记?国务院推动的居住证改革,和之前旨在强化户籍制度的暂住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对于属地实有人口的赋权,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城市新移民有公平享受、参与当地社保、医保、工作的机会,从而渐进式地对二元户籍制度破冰。作为省政府规章的《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虽然规章名字中也有“服务”二字,但《办法》中强调的却是严管,多处强调“3个工作日”之内,出租房屋、聘用流动人口、解雇流动人口都必须向派出所报备,这既加重了公民的负担、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是基层公安机构的沉重负担,“好客山东”不当如此苛待客人。到山东居住3天以上就算“流动人口”,就要到派出所登记,这样的制度计划经济的味道太浓,也与推进居住证改革、对实际居住人口赋权、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大方向南辕北辙。 如果山东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外地人来鲁三日以上去派出所登记”不可或缺,只会让社会产生强烈的“大棒感”,人们甚至看不到山东方面给点“胡萝卜”中和一下的意思。这种严格管制思维,既与高层简政放权的大方向满拧,又与打破户籍壁垒的社会希冀相悖。此类脱离实际、难以被遵循的规定,除了会引发社会吐槽,还将消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前提是必须扭转陈旧的、僵化的、官本位的、高度管制的“领导思维”。作为社会的守夜人,政府应当更好地承担起托底与服务职责。行政者应充分领会“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涵,明白政府应该在哪些地方补位而不是越位。全面深化改革不允许在包括行政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原地踏步乃至开倒车。 |
关键词:炫富,医生,社会,流动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