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脱贫攻坚岂能靠干部捐款
为加快脱贫攻坚,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永胜县委办公室、永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期制定并发出“挂包帮”筹资助脱贫的通知。通知规定筹资标准为,一是向146个“挂包帮”单位筹资1451万元;二是向全县干部职工筹资约1180万元。(10月29日中国网) 永胜位于云南西北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据永胜县政府工作人员称,永胜很多贫困村存在交通不好、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贫困户家庭全部家当加起来都不到500元。对如此贫困的县来说,到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可谓异常艰巨。为了加快全县脱贫攻坚的进程,永胜县政府发文要求全县企事业单位职工干部要捐献扶贫款,并对捐款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正处级干部5000元,副处级干部4000元,最低也要1000元。即便永胜再贫困,脱贫攻坚任务再艰巨,恐怕也不能成为强制要求职工干部捐款的理由。 强制捐献扶贫款,在永胜之前早有先例。2016年4月,有媒体报道云南怒江州兰坪县要求所有在职公职人员强制捐献慈善基金,所有人定捐款标准,各单位下指标定任务,不捐就天天打电话逼捐。之后,又有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广东省紫金县相继被曝强制捐款扶贫。捐款本是个体自觉地社会性活动,政府可以引导,可以鼓励。但采取强制手段,甚至是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捐献标准未免有些太离谱,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于情而言,捐款是济困救贫的公益行动,讲求你情我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有着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如果说脱贫需要捐款,政府号召号召,鼓励鼓励,相信群众的觉悟不会太低。但捐款毕竟是建立在自愿自觉基础上的一种行为,一旦出现强制,味道就变了,捐款也就变成了分摊。于理而言,捐多捐少,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自愿选择,尽力而为,尽善而为。但永胜县捐献标准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正处级干部5000元,正科级干部3000元”。在永胜,正处级干部的工资大概也就5000多,此次捐款就要拿出近一个月的工资。按照此标准,多捐几次怕是永胜的正处级领导都会成为贫困户。于法而言,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此浅显的道理,永胜县政府不可能不懂。即便全县职工干部都依照标准足额缴纳捐款,对永胜的脱贫工作也是杯水车薪,贫困的帽子也摘不掉。更何况,脱贫工作本就不是捐款这么简单,如果捐款能够解决问题,那也就谈不上攻坚了。脱贫攻坚,重点在“造血”,永胜县政府有时间研究如何让干部“自愿”捐款,不如多深入基层,把脉问诊,诊断病因,为老百姓开出勤劳致富的良方。毕竟靠捐款是奔不了小康的。 |
关键词:脱贫攻坚,干部,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