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脱贫的“精气神儿”
河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至6月份,河北62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11元,同比增长13.3%。消息一出,众多关注扶贫的网友纷纷点赞。网友认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终还要靠当地群众。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人们现在已经强烈感受到“全省脱贫攻坚的这种精气神儿”,相信河北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10月21日《河北日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工作越向纵深发展,群众的力量就更加凸显。全省脱贫成绩显著,很多人都卯足了劲,可个别地方、个别人员却觉得扶贫是政府的事,我等着就行;有的人在遇到项目征询意见时,则大有“与我无关”的架势。“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扶贫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主体的独角戏,若是群众不配合,即便脱贫也断不了穷根儿。 脱贫攻坚、啃硬骨头依靠的不仅是项目的输送、资金的注入,还有群众心底的认同与干劲。“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锻造脱贫的“精气神儿”,才能彻底脱贫致富、跳出“再度返贫”的怪圈。 直面责任敢担当,培树主动脱贫的意识。精神扶贫就像是种下的种子,它终将给群众带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脱贫之后稳步的富裕起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个体有担当、国家有力量。各级干部不妨探索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树立主动脱贫的意识。特色宣讲、志愿服务,可以寓教于乐;脱贫典型、致富能手,感受身边力量;道德讲堂、文化阵地,号召全民参与。信念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村班子成员、驻村干部与群众一道努力,树立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信念,脱贫摘帽就是水到渠成的褒奖。 正视问题想办法,找出主动脱贫的路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助力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调查研究、倾听民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个别地方的调研走访流于形式,扶贫自然无甚可期;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强制农民参与,一时达标之后的发展却陷入尴尬。深入基层收集数据,明了一个地区、一个村庄的优势和短板,才能找准“穷根儿”;走进项目、走进市场,做出专业的可行性分析,才能在大数据中找出地方发展的“内核”。 脱贫攻坚,尊重民意,锻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儿,唯有如此,才能聚合力、促脱贫,筑起全面小康的坚强堡垒,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再助力。(刘晓) |
关键词:河北,脱贫攻坚,四个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