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是好风景,更是好“钱景”
全域旅游样板,乐享河北标杆。9月23日,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吸引了参加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嘉宾的惊艳目光。短短9个月,涞水、易县、涞源三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修风景道206公里,新建旅游项目87个,打造旅游专业村64个,以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脱贫攻坚路径……近年来,全省有近500个贫困村、2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稳定脱贫。(2016年9月27日《河北日报》) 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选择。当前,河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赋予旅游业发展新的使命,就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而旅游产业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不仅本身能创造有效供给,而且在产业链中关联性、带动性强,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旅游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河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把旅游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全新格局既带来了“好风景”,又为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可观的“好钱景”,实现全面小康。 “旅游+扶贫”是好风景,必须以旅游新模式,引领旅游产业链有效供给,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河北涞水、易县、涞源三县均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旅游资源丰富,今年2月三县同时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为此,河北省瞄准京津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乘首届旅发大会东风,突破行政区划分割,将“涞易涞”三县连成一片,全力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形成了一个6600多平方公里全域旅游大景区。新修风景大道206公里,打通节点、打造亮点,从涞水的野三坡景区到易县的紫荆关、清西陵、易水湖、狼牙山,再到涞源的白石山,青山之间,绿水之畔,移步换景,处处精彩,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旅游+扶贫”是好“钱景”,必须以创新旅游新业态,拓展脱贫攻坚有效路径,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与许多产业相比,旅游业产业链长、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活,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而言,“旅游+贫困”无疑是广泛受益的扶贫。从河北情况看,全省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重合度达80%。基于这一现实,河北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在这次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过程中,新建旅游项目87个,打造旅游专业村64个,打造形成了“旅游+扶贫”的特色旅游扶贫模式,改变了农民长期“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局。其中,涞水发展全域旅游,推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强化旅游对脱贫攻坚的精准带动;易县实施“一村一策”旅游扶贫,培育打造“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等模式;涞源谋划实施“旅游+”新业态项目,强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的关键性转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乡村旅游升级和投资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旅游+扶贫”形式越来越多,在自办农家乐、就地打工、提供农产品、加工旅游纪念品等传统形式外,还创新发展了资产入股型、租金收益型、扶贫资金入股型、民俗演艺型、公司带户型、专业合作型等多种形式,以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在“旅游+扶贫”模式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当然,“旅游+扶贫”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脱贫的开发式、产业化扶贫方式。今年以来,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内新增农家乐1000户,带动的直接就业人口在五倍以上,受益人群主要是有一定劳动能力但自己创业困难的贫困人口。从这一点来说,“旅游+扶贫”具有明显的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必须着力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 毋庸置疑,“旅游+扶贫”是好风景,更是好“钱景”,既要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的保护,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要立足贫困人口受益,注重与农、林、牧、副及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产生“扩散效应”,取得更大的扶贫效益,以如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乡村出列,贫困县摘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刘凤敏) |
关键词:旅游,扶贫,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