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协同发展让更多河北菜卖到北京城
9月20日至21日,京津冀首届蔬菜产销对接大会在高碑店市举行。会上,我省蔬菜种植基地与来自京津等地的买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采购协议,番茄、黄瓜、青椒、豆角等68万吨蔬菜在会上找到了买家,涉及金额16.3亿元。(9月22日《河北日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力推进,使得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距离越来越近,众多开创性的、第一次的、建设性的合作举措,正在有力地消除分歧和隔阂,使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此次,京津冀首届蔬菜产销对接大会的举办,无疑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的又一硕果。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北京和天津又是巨大的市场,按理说这样的生产优势和区位优势,将使得河北蔬菜成功“占领”京津。可事实上,因为蔬菜流通环节的诸多不便,特别是信息和销售渠道的不对称,造成河北蔬菜地域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河北虽然是“菜园子”,但是还没有完全成为京津的“菜篮子”。 蔬菜产销对接大会的举办,其实就是在打通流通环节。通过这样直接的对接活动,蔬菜生产、销售信息实现充分共享,北京当地种了什么菜、种了多少、市场缺口有多大,这些关键信息对于河北菜农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发展决策,就能扭转菜农信息少、盲目生产的困境,既能够丰富河北与京津的蔬菜产销合作机制,更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菜农的收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趟“便车”,尤其是有了蔬菜产销对接大会这样的沟通平台,河北菜卖进北京城和天津城无疑会更为容易,不过要占领并保有京津市场,河北蔬菜首先还得做好自己。其一,就是质量必须过硬。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只是要求吃饱,而且更加注重吃好,河北蔬菜除了在丰富产品上下功夫,还必须得做到绿色、优质,这样才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其二,就是价格必须合理。京津是巨大的消费市场,盯着这个市场的不只是河北,其他地区肯定也是虎视眈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一席之地,河北蔬菜就必须做到价格合理公道。其三,就是要开创品牌。把河北菜做成响当当的品牌,让消费者认准了、追着买,使河北菜成为好吃、放心、绿色的代名词。 河北蔬菜首先做好自己,然后搭乘协同发展的“便车”,将更多的河北菜卖进北京、天津城,京津市民丰富了“菜篮子”,河北菜农富足了“钱袋子”,红橙黄绿的蔬菜,就会成为三地浓浓的亲情,广泛地实现着互利与共赢。(高永维) |
关键词:河北,蔬菜,京津冀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