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协同发展我看京津冀”网络大咖如是说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16-09-22 13:36:3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18日至19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河北省网信办、长城网承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河北”网络大咖实地走访活动结束后,@赴汤蹈火的老兵、@那世钢、@生态梦人、@梦遗唐朝、@地瓜熊老六、@张冶0003、@陆向东、@西楚冰爵、@潘明先生、@高新利、@王传涛的小屋、@晨晓同学、@孙阁等网络大咖赴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塞罕坝机械林场,见证“塞罕坝精神”铸就50年绿色生态奇迹,并考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的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工作,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网络大咖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赴汤蹈火的老兵:

  这次参加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看河北”网络大咖实地走访活动,感到很有意义也很荣幸。无论是在唐山,还是在承德,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绿色、环保、生态的创新和发展,这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改革发展的亮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但是从我一名老兵的眼里,看到的是红色的精神,从唐山的抗震精神,到承德的塞罕坝精神,都传承河北人民在革命斗争历史上的红色精神,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新的时代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所以,我感觉这些绿色里浸透着火热的红色,也正是有了这些红色的精神才能不断换来浓郁的绿色。

  《走访有感》自古坝上荒漠凉,飞沙走石埋京墙。壮志青年进塞罕,英雄造成绿海洋。

  【我多次来过塞罕坝,之前多是结伴旅游度假摄影,原以为是原始森林,美好景色是天造地就的。此次走访塞罕坝,聆听事迹报告,观看成就展览,了解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扎根在气候条件恶劣和生活环境艰苦的塞北高原,始终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这美好的生态景色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塞罕坝人用青春热血和艰辛汗水创造而成的。】

  @那世钢:

  你能缺少个肺吗?不能。你能缺少个肾吗?不能。你能缺少支腿吗?不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同在一个区域中生产,同在一个城乡里生活。环境不能继续恶化,城镇发展不能继续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能继续扩大。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实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体,如同一个身体上的各个器官,虽然尺短寸长,但是缺一不可,谁也不可离开。否则,就是残缺不全,支离破碎。京津冀之间的发展不能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必须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特别是要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相互受惠受益,共同富裕。

  @生态梦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破解“绿色发展”这块短板】三天实访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与网友的交流、沟通,感受最大的还是联合治污,推进绿色发展问题。因三地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科技、文化相差悬殊,特别是环保,历史欠账太多,河北的很多污染项目,是从京津转移过来的。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北包围了京津,承接了很多污染转移,承担了更大的环境压力。为了北京的环保,河北作出了很多牺牲。如承德塞罕坝林场建设和栾河、辽河源头的保护,既为北京沙尘防护构建了一道天然屏障,又涵养了水源地,保障了下游的生态用水。再如曹妃甸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开发,给北京提供了极大的投资优惠政策。应深刻认识到,三地的协同,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种兄弟省市之间的互相协作,而要站在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共同解决环境短板问题。一是,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积极解决边界污染问题。二是,依据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是,联合制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联合建立环境舆情应对体系,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建议作为首都的北京,对此更应起龙头带动作用。

  @梦遗唐朝:

  去中车唐山公司参观,感触良多!唐山机车是1881年清朝为修中国第一条铁路而建立的,1891年更名为北洋铁路局修车厂,1937年更名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北支事务局北宁铁路唐山机厂,194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路工厂,2007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他们设计的高铁就跑出了48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2016年南车北车合并就是现在的中车。看这个厂子,就是看一部近代的中国史!开头虽然悲怆,但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个城市就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无论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总会站起来!

  @地瓜熊老六:

  参加活动这几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说美国是侵略的民族,俄罗斯是战斗的民族,那么中国就是建设的民族,不屈的民族!唐山,曾经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一夜之间被地震毁为废墟。但是,伟大的唐山人民在天灾面前,没有认输,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又重新建设出了一座新唐山!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提出了三峡,中国实现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提出要把唐山的曹妃甸建成东方纽约,中国正在实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画了密密麻麻的铁路,中国实现了!在唐山中车厂,看到火车在中国的发展,不禁感叹火车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大清修铁路怕断龙脉的学渣,到现在高铁动车领先世界的学霸,鬼知道中国都经历了什么。来到承德坝上,不禁感叹中国惊人的创造力,曾经这里是一片沙漠,但是,现在是一片森林!只要中国人敢想,就一定能实现!现在中国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京津冀的未来,一定会震惊世界!

  @张冶0003:

  【感受唐山精神】这几天,我始终被唐山感动。一个遭遇重创的城市,是怎样在废墟中崛起,又是怎样焕发出勃勃生机?短短几天走访,我找到了答案。是曹妃甸人在海上建起了一座新城,以时不我待的曹妃甸速度,让再造一个新唐山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唐车人造出了中国第一速,敢与世界一流争第一的不服输精神。是唐山人在地震后迅速自救,互帮互助,懂得感恩,乐观向上的抗震精神。这些精神融合在一起,就是唐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唐山的财富,也是河北和全国人民的财富。我作为一名网络人士,在被唐山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一定会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山,喜欢唐山。

  @陆向东:

  这几天的行程中的所见所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在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候,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协同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种兄弟省市之间的互相协作,更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唯有如此,共同体各方才能超越本位意识,将三地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深厚的群众基础,个人认为,当下的宣传工作有必要将此意识的形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对此更应起龙头作用。

  @西楚冰爵:

  【再踏燕赵大地,看到另一个河北!】有缘第二次踏上河北这块热土。去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在先烈们战斗过的太行山追寻抗日足迹,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八路军司令部等红色故里,感受到了燕赵英杰在国家危难时刻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而这一次,通过参观曹妃甸、首钢京唐、中车唐山、唐山大地震遗址、塞罕坝林场,见证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感受到了河北人民不光在战争年代为国家生死存亡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更是首当其冲、担当奉献,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50年将荒漠变森林公园的塞罕坝精神,凤凰涅磐快速崛起的唐山精神,世界新港、钢铁制造、高铁动车等大国标配产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梦的河北体现!

  @潘明先生:

  看唐山,走承德,亲眼目睹到唐山工业的迅猛发展,还有承德的旅游,都有让河北人民引以为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围场——河北绿肺天然氧吧。今天座谈时林场刘书记说到,我们的塞罕坝林场良好的森林景观已经成为国际生态恢复和经营的关注焦点。这里,我想到了王尚海、孟继芝、张启德……等一大批老领导、老党员、各时期先进人物,林场有今天的成绩,他们功不可没。他们的事迹真心让我感动,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唐山、承德之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背后都有一批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团队和个人,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传承弘扬,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但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不能变,需要代代相传。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在无私奉献中提升精神境界,在攻坚克难中书写崇高人生!

  @高新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遇上“互联网+”】抛弃简单的“物理转移”思维,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有了很多可能。比如,一家企业的迁移,或许只是生产线的迁移,而技术研发甚至销售管理仍在原地;交通一体化不仅是把路网打通,而是收费、管控一体化,一卡在手走天下;生态环境保护则不仅是共同减排,而是监测数据联网化,监控标准差别化、科学化,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协同发展我看京津冀#一路走来一路看,从京唐钢铁到相变科技,从高铁高速到坝上草原,这种发展趋势愈发清晰可见。

  @王传涛的小屋:

  唐山涅槃重生后正在重塑辉煌。

  东临渤海,西临京津,壮怀激烈,踌躇满志。走入唐山,我们能看到大地震对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民带来的严重创伤与痛苦记忆,但更重要的是,在曹妃甸港口、综保区、临港商务区、生态城以及首钢唐山、中车唐山机车等大型企业,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勃勃,这座城市已经不单单实现了凤凰涅槃重生的简单目标,而是正在朝向世界第七大港口而前进,更将在京津化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晨晓同学:

  【有一种中国梦,叫塞罕坝的绿。】未进秋分,早晚的塞罕坝体感温度只有三四度左右。了解完林场的五十多年历史,感触颇深的是第一代造林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六女上坝”的精神和勇气。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理想信念正在一点点被吞噬,钻土窝、饮雪水,被苍蝇包裹着掏大粪培育树苗的老一辈造林护林人梦想不止,放弃物欲投身绿色造福后辈,正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榜样。当然,一代代林业人敬业的执着、守业的传承也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必须弘扬的能量。万卷书不如亲身走一次,再见塞罕坝,精神也顺便带走了……

  @孙阁:

  河北坝上地区是阻挡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的最后一道屏障。河北人民在这块脆弱的生态区域植树造林,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为河北增资源,拓财源。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很大的牺牲。特别是坝上地区人民生活还很贫困,希望享受河北清风绿水之福的京津人民伸出援手,用财力和项目回馈坝上人民,共享美好明天。

  我的建议是,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应该在这一区域建立生态特区,建立生态和水资源补偿机制。让坝上区域中无私奉献的人们奉献的是精神,得到的是重视,收获的是幸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大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