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促生态河北渐行渐近
良好环境是最大的资源,优美生态是永久的财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之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坚持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省一是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全面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规模治理,加快了荒山荒地造林步伐。二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生态区位、特殊的生态需求,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以大工程带动林业生态建设大发展。三是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步建立高效的现代化天然林保护体系,同时加强了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控制森林源头消耗。 围绕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河北省和北京市签订了《林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加快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推动出台了《京津冀林果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了京津冀林果产业联盟。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以果品为重点的林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围绕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河北省坚持既不要乌烟瘴气的殷实富裕,也不要贫穷落后的青山绿水的理念,推动出台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签署了《京津冀乡村旅游共建共享共识》等。从今年开始,河北省计划每年召开一届旅游业发展大会。首届旅游业发展大会9月23日至25日将在保定的涞源、涞水、易县三县召开。以此为契机,积极引进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充分发动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的旅游新业态项目,特别是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旅游全产业链,力争走出一条区域联动、生态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产业化新路子。 围绕京津冀环境协同发展,河北省大力压缩钢铁和煤炭产能,调整过重的产业结构。今年将压减炼铁产能1726万吨、炼钢产能1422万吨,退出煤矿50处、退出产能1309万吨。按照计划,河北省将加快推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4市成为“基本无煤矿市”,力争“十三五”末,唐山、邯郸、邢台3市保留冀中能源、开滦集团的40余处骨干煤矿,产能在5000万吨左右。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认识到实践普遍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人们为了求生存,求温饱,不惜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当人们意识到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已经威胁到人们自身的生存时,开始注重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绿水青山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个时候,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进入快车道。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河北显然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第三阶段,即进入了生态建设的快车道。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水草丰美、山河秀丽的生态河北正在向世人稳步走来。(雁大群)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