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片蓝天,联防联治是当务之急
记者从河北省财政厅获悉,2013年至2015年,全省共投入457.3亿元治理大气污染,并在资金分配、监管、评价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保障了各项治污工程顺利实施。去年,河北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9%,降幅居京津冀及周边七省区市首位。(2016年4月17日《河北日报》) 一提到大气污染,人们都会感同身受,饱尝雾霾等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华北地区以及中东部的部分城市先后出现大气污染,频频拉响橙色警报、红色警报,凸显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而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朝夕之功,也非一地就能单独完成,唯有联防联治,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取胜之道,更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为此,治理大气污染,犹如下一盘大棋,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各地各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如果只是互相埋怨、互相推诿、互相指责,只能导致行政辖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治污合力,大气污染治理也只能是空谈,这也正是对大气污染实施联防联治的根源所在。 对于大气污染,从东北、华北到长三角,各级地方政府都开始“联防联控”,这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淘汰落后产业,推进产业升级,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限产停产,已成社会共识。对于河北而言,燃煤是大气污染第一源头,仅2015年便投入资金7.1亿元对燃煤锅炉实施提前淘汰和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并大力推进“煤改气”、取缔粘土砖瓦窑、“拔烟囱”、淘汰黄标车等专项行动,协同防控,综合施治,做足了减排文章。不过,一些煤改电、煤改气项目,试图控制污染水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而且还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困境,这就需要在“联防联治”之外,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改变能源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雾霾”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而实际上,大气污染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成根源远远超越了大气这个载体,雾霾的产生与能源、经济、生态无不相关联,涉及到山、水、林、田、湖的有效健康循环,甚至涉及整个地球的综合治理。从这点来看,若仅仅是一个区域的联动,简单地将产业转移到区域之外,几年后转移到周边区域的污染源造成的大气污染还会卷土重来。这就需要成立国家层面的常设机构,进行更大范围地联防联治,仅仅京津冀这一个区域的联动是不够的。 为了这片蓝天,防治大气污染当务之急就是联防联治,最重要的是要首先做好本地的污染防治,这也是联防联治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要求,但不容小觑的是,一些政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总是我行我素,恣意放纵企业违法偷排。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监管、严肃问责,发现问题绝不姑息,一查到底,不断增强区域间联防联治、改善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我们行动起来,坚持联防联治,共同期待着那一片蓝天。(刘凤敏) |
关键词:河北,治理,大气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