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别以标签化思维围观“高校KTV”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乾羽 2015-10-30 09:04: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有市民举报,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的城市交通运输学校,校园里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知情人表示:学校内部开了一间神秘的KTV,外人也可以进入唱歌,而且老板还可以做一些“特殊”安排。调查人员走访发现: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KTV有女学生坐台陪酒陪唱,在学校附近早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而且,有学生还是学校保卫科长介绍去上班的。

  当高校和KTV发生关联,当女大学生扮演“三陪”角色时,事件便成为了新闻,具有了刺激公众的可读性。不论这种刺激是源自一种猎奇心理,把发生在大学生的KTV事件当成是一种满足窥私欲的低俗事件,还是来自对“潜规则”泛滥的担忧,觉得高校出现这样的恶劣事情实在是一种羞耻,都会让“高校KTV”在很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焦点,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

  公众的关注和围观本身也是一种监督。只是,在围观“高校KTV”事件时,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个案,不能以标签化的思维,把其当成常态并形成对某些群体的“刻板成见”。

  新闻中的消息,是事情简明扼要的报道。所以,新闻经常使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事情的经过,来描述新闻中的要素。就像发生在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的事情,在写进新闻标题时,经常省略地表达为南京高校;而有名有姓的女大学生,则被简单地称为女大学生;具体可查的保卫科长,被节省地称为高校老师。似乎新闻的主角是群体,而不是个体。

  于是,一个具体的“高校KTV”事件,被泛化地称为:南京高校女生在学校KTV提供“三陪”服务,高校教师为女大学生“牵线搭桥”。在新闻写作时,这是一种惯用的手法;而且,可以确定这只是个案,参与者只是寥寥数人。但是,在公众的理解中,可能直接跳过个案,也可能情绪先行,把新闻中的个案看成是一种现象,把新闻中的个体看成是群体。结果,以偏概全的结论就可能产生,这就是典型的标签化思维。当个体身上发生的事情,被武断地看成是群体特征时,群体也就被贴上了标签。这种标签易于传播,也能够满足人们的情绪发泄,但是也容易造成抹黑和误解,让一个群体的形象受到影响与损坏。

  所以,在围观“高校KTV”事件时,一方面,人们可以追问事情的真相,可以谈论高校道德的滑坡,可以要求当事高校给出具体的说法;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应该克制自己的激动,把事件看成是一个具体的有待调查的事件,不放任自己的情绪化,也不随意地给判断对象贴标签,而是耐心地等待事情的真相,并推进事情的理性深度讨论。这时,公众的围观才不会成为浮躁的狂欢,公众的关注才能成为一种推动事情正常发展的力量。否则,高校、高校教师、高校女大学生将成为被抹黑的群体,他们的形象将因为一个“高校KTV”新闻而发生变形和扭曲。这不是一种夸张的假设。当人们的标签化思维没有被控制时,涉及某些群体的报道最容易标签化。

  当然,要想消除人们的标签化思维,还需相关部门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对个案作出严肃处理:“高校KTV”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于涉及的人员会作出怎样的处理,高校通过怎样的举措来维护自己的声誉,高校有哪些人应该对此事负责,并接受处罚。当事情的真相可以顺利还原,而个案可以得到强力纠错时,人们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一个个案,并分清个案与现象之间的界限。如果,个案总是模糊的,而且处理总是乏力的,公众自然会以标签化的思维来想象、来发泄。(乾羽)

关键词:高校,KTV,三陪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