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狗都讨厌医生爸爸,医生的苦该向谁诉?
导语:医学界网站曝光了一篇外科医生8岁儿子写的作文,句句辛酸:“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要多陪陪我们”,“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他是我的爸爸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 医生儿子写作文:连狗都讨厌爸爸 近日,一篇外科医生孩子的作文在网络上热传。200多字的作文里,8岁小男孩描述了一个经常加班、回家无精打采的爸爸形象,称“连狗都讨厌爸爸”,并道出自己的困扰,“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是我的爸爸而不是病人的爸爸”。 这篇200多字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爸爸很爱睡懒觉,叫也叫不醒,一上班又精神抖擞了。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懒觉,不要经常去加班……要多陪陪我们。”“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作文结尾,这个8岁男孩道出心中困惑,“我要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是我的爸爸而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 有媒体联系上作文中写的爸爸毛轶,他是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已经工作11年了。毛医生说,班主任把儿子的作文拍成照片发给孩子妈妈,孩子妈再转发给自己的,“看到之后,我意识到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 毛医生以前在科室接急诊病人特别忙,经常晚上被医院电话叫走,所以到家后多数时间都在睡觉。而这也是很多外科医生的日常状态,“不然上班哪来的精力?” 连狗都讨厌医生爸爸,有看点也有痛点 是角色紧张的极致演绎 沉湎于虚拟世界的“低头族”也好,忙于工作的医生也罢,“失陪爸爸”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渴望爸爸的陪伴,病患需要医生的诊治,一个人同时扮演多个社会角色,难免会出现时间冲突和分身乏术的情况,“连狗都讨厌爸爸”是角色紧张的极致演绎。 尽管这位“医生爸爸”从事特殊工种的复杂和艰辛需要体谅,他在陪伴孩子上的“失陪”却依然不容小觑。即使再忙、再累,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父亲长期的角色缺席,不可避免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就此而言,“连狗也讨厌爸爸”不只有看点,还有痛点。(杨朝清) 背后的职业隔阂 现在有一个现象,学校里的老师远远超出老师的身份,他们无限夸大家长陪伴辅导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动不动通过家长会甚至孩子对家长发号施令,家长本来有自身的职业和生活节奏,最后却因为对孩子的疼爱被教师绑架,“教师学生的家长”身份让他们失去很多自由,甚至动辄遭受教师的“审判”,譬如被老师奚落:你再忙,再成功,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得不到关心,你对得起孩子吗?耽误了孩子自己再忙有什么用? 而这位医生正是通过“孩子教师”的身份,对本就无奈的家长做出“回家改改吧”的干涉,如果所在单位医疗资源一时难有改观,在病人获得的优质医疗服务本就匮乏的当下,这位毛医生即便“想改改”也未必可得,而这些这位老师是否知道?老师能否在换位思考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理解? 一方面是医生真辛苦的现实语境,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在职业考量上的隔阂。考虑到不少学校动辄以“孩子学习至上”的逻辑绑架家长,还是希望老师对家长的职业情况多一些理解和体谅。(程振伟) 该反思对医生行业的“妖魔化”和“污名化” 医生们为了工作而付出的代价与牺牲背后,更大的悲哀便是不被理解和尊重,乃至于长期被妖魔化,贴上各种各样负面的标签。没错,医生行业中的确存在着害群之马,也存着诸多需要改进之处。但因此就视所有医生为“一切向钱看”之人,认为所有医生只会收红包,一出现医疗纠纷就先入为主地认定是医生的责任,这真的理性和靠谱吗?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如文中那个“爸爸”一样,为了工作忙碌到“狗都讨厌”,却不得不承受这些不公的待遇,让人情何以堪?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做医生?长此以往,还有谁会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家人去从医?而整个社会又能够承受医生这个职业没人愿意做带来的惨痛代价吗? 当我们被这个8岁孩子的文章戳中泪点,切莫擦干眼泪就又忘记了自己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偏见和误解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只有铲除这个恶果,如这个8岁孩子一样的小朋友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父母的光荣与伟大,才能让医患矛盾不再愈演愈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某些人眼中的“敌我矛盾”。也只有治好这些存在于许多人观念中的“社会病”,才能让医生们踏踏实实地治病救人。(王羡古) 医生的苦,为什么难以被人理解? 在付出和回报之间,有些东西走偏了。虽然一些医生愿意在手术台前站上十几个小时,却不愿意在病人面前多说个一分钟;一些医生倾其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医术,可面对病人时却冷漠得埋头开药。比起手术室里看不见的敬业,真正左右医生职业评论的其实是每一次门诊的过程,每一个细节。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社会环境的成因,也有病人素质的成因,但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想得到真心得用真心换,想赢得尊重得先从理解别人开始。人与人的交往得遵循这样的原则,当然医患之间也不例外。应当说医疗环境的问题,是医疗体制造成的,一个医生一个上午要看二三十个门诊病人是常有的事,有时对待病人们提出的在专业人士看来有些“白痴”的疑问时,难免有些不耐烦。这种不耐烦在医生看来,自觉可以原谅,但在花一个上午来挂号看病的病人来说,却不这样认为。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医生的评价,让医生当了体制的替罪羊,所以,不要动不动将“环境不好我们没法看病”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无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反而会激化矛盾。 当信任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很难将一部分人与另外一部分人区分开来,因为在患者眼里,医生其实是一个整体,矛盾会累积,偏见也会累积。争论谁有错在先没有太大的意义,改变这种情形有赖于大环境的变化,更有赖于每个医生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据钱江晚报、东方网、荆楚网等) |
关键词:医生,作文,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