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我去过现场”能说明什么?
武汉市刚刚结束的电视问政,正在全国其他地方得到效仿。 电视问政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揭露短片曝光,或现场反映问题时,常能听到台上的官员说“我去过现场”之类的话。每当此时,主持人、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市民们都会表示一丝敬意,仿佛感受到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的好作风。 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行政首长要管的事情很多,要处理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少。能够在随时发生和应对突然的提问,说出“我去过现场”之类的话,确实不容易(说假话、打马虎眼的不在此列)。 问题是,“我去过现场”有用吗? 我曾在外地遇到过这样的事:一位分管社会福利院的副市长说过,“我每年都要去两所福利院”,“什么时候去?”“逢年过节,送去慰问品”……我问:“这座城市有多少所福利院?”回答“23所”。“按每年去两所福利院,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我接着问“每次去福利院是谁安排的?”回答“由民政局安排……” 武汉的电视问政进行了5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武汉晚报记者对5年时间的40场电视问政共计50个主题进行了统计,“责任难落实、管理不规范”提得最多,现场回应时“问题”一词频次最高(据2015年7月13日《武汉晚报》)。试图凭着一场电视问政就把武汉整个城市或一个辖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那是不切实际的,人们也不会有那样的奢想。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有些场景、有些对话、有些问题近5年几乎没变,此时此刻,仅凭一句“我去过现场”能通得过么? “我去过现场”反映的只是一种状态,表现的是过去时。至于他是怎么去的、去了干了些什么、效果如何、现在情况怎样等等这一切都无从得知。 是否去过现场,并不重要,甚至能否在镜头前有风度也不重要,重要是两点,一是为官者是否有责任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三严三实”;二是面对困难问题,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机制、方法,保证任务完成。 人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完善的,但愿“我去过现场”不要成为下场电视问政的口头禅。(赵振宇) |
关键词:武汉,电视问政,我去过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