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不能问了白问
在6月27日举行的广东肇庆市第五期“市民问政”节目上,现场播放的暗访片曝光了部分县市区涉农资金使用不规范、拨付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问政之后怎么样了?承诺是否兑现了?据悉,高要、德庆、广宁、怀集都开展了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并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同时,市纪委监察局印发了《“市民问政”跟踪督办试行办法》规定,每期问政节目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被问政单位下发《督办通知书》,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并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市纪委监察局备案。(《肇庆都市报》7月16日) “电视问政”如今已不新鲜,套路亦趋于模式化,即现场播出某个问题,然后由相关官员作出解释和承诺。很明显,“电视问政”只是给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供了平台,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落实,还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这好比开民主生活会,辣味十足之后,党员干部身上的一些“病”能被治愈吗?例如有的领导干部说“身上不但有官气还有匪气”,会后是否就能“消消气”呢?人们恐怕照样疑虑不已。 事实上,人们对“电视问政”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称,去年年底至今,武汉一些区政府负责人在“电视问政”中承诺立即整改的问题,有的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更加严重。有的区负责人曾在电视中信誓旦旦立下承诺,至今未能兑现。不少人为此质疑:“电视问政”岂能问了白问? 说白了,在台上“问”之后,要紧的是台下办理。电视问政虽然和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但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后期的实务处理。如果“电视问政”仅停留在“背台词”或根本不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层面,再好的问政也只是一场无用的秀。 在笔者看来,“电视问政”要取得令群众满意的成效,至少要致力于两点:一是整改承诺立下之后,部门或官员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是建立践诺监督机制,部门或官员的承诺实现与否,质量如何,要有有力的监督手段,以倒逼“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应该说,肇庆市的做法值得点赞。例如“市民问政”节目播出后,各地都迅速开展了涉农资金专项整治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市民问政”反映出来的问题得到全面落实,市纪委监察局完善了跟踪督办机制,提出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检查、明察暗访、群众评议等方式进行跟踪督办,并公开反馈落实情况。毫无疑问,这种针对“电视问政”反映问题的“回头查”,有利于敦促问政对象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避免群众重复提意见。 万事贵在较真。不管是何种问政方式,只有处处较真,尤其是在落实整改上下真功夫,才能促使问政工作发挥实效。(邓子庆) |
关键词:肇庆市,市民问政,跟踪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