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考核严格与否是招生公平的关键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5日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清华最多降65分,引发一些人对这一举措的公平性追问,追问本身无疑意味着社会的进步。 可以参考的是,世界上顶尖的哈佛大学2004年开始采取卓越教育多样性措施,招收低收入家庭子女。经过该校招生团队考核可招录的低收入家庭学生(2004年定为年收入低于40000美元,后提高为50000美元),不必为就读于哈佛的子女支付一分钱的学费。由此实现哈佛学生多种族、多元文化、多种社会经济背景、多地区的目标,在哈佛半数以上的新生来自家庭年收入12.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大背景下,一年中就要录取22%的贫困生(360人),显然这一措施是有利于教育公平的。 在世界各地,进入前沿大学学习的生源都不完全是学生的智力和努力程度决定的,家庭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源会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作用。中国经历三十多年的考试招生,事实上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资本已经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考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达到极致,本身已构成了现有条件下的不公平。此时需要加入校正因子,特招计划就是这样的校正因子。 这一校正能否有利于公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从现有的城乡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差距看,这些校正还不足以拉平差距,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还远低于农村生源占全体考生的比例,还需要更多的校正,伤害公平的可能性不大;二是从微观角度看,所招到的人是否享受特招区域最适当的人选,是否让其他不该享受政策的人搭了车,损害了有权享受这一政策优惠的其他人的权利,在这方面则很有可能造成新的公平问题。 |
关键词:招生,特招,农村,公平 |
责任编辑:冯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