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不能止于特招
昨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清华、北大和北师大要求考生自荐报名,北航规定须由中学推荐。四校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清华最多可降65分。(4月16日《法制晚报》) 毫无疑问,在大众眼里,能通过高招环节,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都是学霸。农村学生即便是在享受特殊降分之后进入这样的学校,也可当之无愧地称为准学霸。所以,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特招政策其实还是为学霸们订制的。只不过,从文件精神来看,这种特招制度在原则上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观此新闻,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名校对待农村孩子的录取态度。从各校的降分政策初衷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为了填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公平沟壑。然而,尽管这种政策能够提升农村学生上名校的比率,但是其产生的实际公平效应恐怕还有待提高。因为,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一个大学读书,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这里面涉及学生的“家庭出身问题”。 无需赘言,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学霸当然令人佩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出身好”往往是其成为学霸的原因。揆诸现实,家庭条件好、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一般舍得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比如,有媒体就曾经报道过,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幼儿教育,某家长竟不惜巨金将幼儿园买下。一般而言,这类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就与名校结缘。这些孩子在视野和知识面上都可能比其他孩子要强。从自主招生的推荐免试环节看,他们自荐信里的亮点就是一目了然的。 |
关键词:教育,公平,农村,特招 |
责任编辑:冯晓帆